第26章 义兴[第1页/共3页]
院中,义社里很多骨干在此等待。
“去请于公入城,我与刘大刀兄弟,已经光复绍兴矣!”
“够了,我早受够了你的这套说教,三思三思,你思来思去又思到了甚么?”
郑之尹安静下来。
“拿来吧。”
郑遵谦回到府中前院。
郑遵谦对父亲已经毫无敬意,乃至瞧着有几分不幸,不幸父亲也曾为一代名流,现在倒是这般贪恐怕死的脆弱,如许活着还不如死着。
许都取出一条红色额布,系上额头,上书义兴二字。
郑遵谦等高举着义兴旗,头系白巾,出门杀向衙门,一起上,不竭有义社人马插手,另有很多百姓相随插手,浩大的杀到衙门。
“那就砍了,直接抄家,剩下一半我们也都抄了。”郑遵谦毫不客气的道,“诸位义兴军的兄弟们,现在特别时候,也就特别行事,没需求跟他们客气。大师从速去各城门树起招兵旗,招募义勇,我们义兴军,先招他个五千人马。”
但他又没法禁止。
“混账东西,你还要教老子如何做事?”
这话一出,别的义社的骨干们,也都表示情愿主动捐募产业来供军助饷。
儿子的剑已经举起。
郑之尹浑身颤抖着。
清军举弓放箭,郑遵谦举着盾牌,奋勇抢先,翻墙跃入,挥刀大砍。
他郑遵谦将要为许都正名,为白头军昭雪。
郑遵谦愤而起家,“现在鞑虏南侵,亡我社稷杀我子民,还要逼迫我等剃发换衣,这不但是改朝换代,这还是要亡国灭种。我辈身为读书人,莫非就要脆弱的跪服?”
郑之尹闻言神采微变。
一刀砍翻,然后杀向府衙。
有人押来两个五花大绑的人,一个叫屈尚忠,原是南京弘光朝宫中寺人,南都亡,一起逃到绍兴。另一个叫陈泽名,则是杭州降清,被派到会稽来任官的。
郑之尹咬着牙,呼吸短促。
“另有,我刚从云门山拜见于公返来,奉告你一个动静,台州的鲁王已经被拥立监国,收回了伐清檄文,于公被拜为浙江按察使行巡抚事。”
张愫躲入后院,请衙中的一队鞑子兵庇护。
“不,我辈既是读书人,更是热血青年,我的膝盖没有这么软,我的头皮也不痒!我来就是奉告你,这一次,谁也别想拦我。”
郑之尹寂然的坐在椅中。
“忍?这天下都要亡了,还忍甚么?”
“绍兴府,即将规复古治。”
他抓过脑后那条藐小的发辫,苦笑了几声,谁又能了解他们呢。
“没错,这大明皇家,毕竟也还是有勇烈之人的。江浙那些降贼的软骨头们,都将被我们一一擒拿清理!”
拿到了钥匙和钱庄存款兑换的信物后,郑遵谦冲着父亲谢过,“父亲就请在这书阁放心读书吧,只要你不踏削发门,儿便能保郑家无忧。”
郑遵谦却只是黑着脸,“天下若都是你这等人,这天下也就有救了。幸亏天下也另有鲁监国殿下,另有于公,另有我等如许的热血之人。”
“你不要胡来,不要连累宗族家庭,你还太年青,很多事情并没有你想的这么简朴,凡事三思而后行。”
名不正言不顺。
“你不消叫了,你觉得还会如前次一样,会有人来帮你把我捆绑起来关着吗?不会了,你的行事早让人讨厌。何况我明天也是有备而来,内里有我很多义社兄弟。”
“诸位义兴兄弟,且举旗随我杀往县衙,光复绍兴!”
郑遵谦拔剑,“既如此,我义社便高举义兴大旗,号角义兴军,我为义兴元帅。”
郑之尹气的手颤栗,他直接就给儿子跪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