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铜墙铁壁[第1页/共2页]
此计倒是颇对曹操胃口,曹操闻言点头道:
袁术确切不枉东来佛祖的重托,这振臂一挥,竟集结了三十万雄师,这三十万雄师,但是正规军,绝非如来示下的百万佛众,而那位东来佛祖的信使刘详天然也被委以重担,作为前锋官,率军向兖州紧逼。这刘详也是东来佛祖门人,本领不弱,手上更有一佛门宝贝,名为铜墙印,这东西只要往城上一盖,此城就是铜墙铁臂普通,除非有无上法力方有机遇破得。
正要命令马上出兵突袭,郭嘉却道:
“仇敌主将刘详非是凡人,匡亭去再多兵亦是无用。”
却说刘详得知曹操亲身来攻,且仅带二万人马,不由心中踌躇,但部下将领闻得火线军报,均以为此为千载之机,都纷繁请战。刘详亦晓得,这是个大好机遇,如果能一战擒得曹操,即便杀了,那也是大功一件,要晓得,这但是给东来佛祖长脸了,诸多好处,刘详如何不知,不过这刘详毕竟跟随东来佛祖多年,固然众将均来劝战,但模糊间却有一丝疑虑,灵光一现,突对众将道:
刘详如果紧守匡亭待袁术兵马必定可稳操胜券,只是不知他现在是否禁得起**。
荀攸与郭嘉对视一眼道:
“我正有此意。”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那刘详有此异宝,我若得之,则兖州再无碍矣,况匡亭亦在速得,若袁术先占此冲要之地,则俯视全部兖州,当时兖州危矣。”
“若如此,则只宜智取,不若,用小股兵马诱他出城已斩之。”
“袁军新至兖州,安身未稳,不若予以痛击,当可小胜。”
二人知曹操所言不虚,匡亭实为兵家要地。
曹操笑道:
“现在曹操独领二万人马来攻我五万雄师,如何能夺此城?曹贼夙来狡猾,我料他城外必有伏兵,此番乃诱我出城厮杀,传我将令,无我军令,不得出城迎敌。”
曹操问荀攸、郭嘉之意,荀攸上前道:
“此计甚妙,非我亲诱之不成!”
曹操闻言点了点头道:
“主公何必亲身涉险,如若逢难却如何是好?”
“主公,千万不成。”
曹操与荀攸闻郭嘉如是说,均看向郭嘉,曹操怔道:
曹操情意既决,当日点兵十余万,分五路雄师,曹仁带二万为由左边绕道而行直至匡亭左冀,夏侯惇领二万由右边绕道而行直至匡亭右冀,夏侯渊引军四万伏于军后压阵,李典、乐进则领三万雄师直插匡亭背后扼制袁术兵马,这李典乐进大有来源,容后先容,曹操则亲率两万雄师向匡亭开去。
“现在天下分裂,群雄盘据,众诸侯带甲数万,却均无报国之心。朝廷无财税以治国,百姓无财产以安家,此种体制绝没法耐久。自古,以大义之名发兵者胜,名不正则言不顺。明公抢先以守位以财,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
曹操闻言皱眉道:
纵观天下,毛阶是三国期间第一个提出奉天子以令诸侯的人,足可见其才。但毛阶之言,起首指出了曹操的名不正,此时的曹操虽坐拥兖州地,却并无实职,也就是说,未获得国度的承认。当然,现在的当局是李催和郭汜说的算,但这个名却很首要,你以知名去伐其他官员,这便是名不正,与叛军有何辨别?曹操沉思熟略下,点头称是,遂派使者入京面圣。此时李催郭汜当局正需安定,便借此机遇向曹操示好。曹操自此获得了朝廷的正式封赏。
这荀攸见郭嘉掌控实足,虽不知其到底是何来源,却也知此人高深莫测,闻言上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