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鬼方道士》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377章 谁在借谁的兵?[第1页/共3页]

终究,这个大清摄政王还是站住了:“在太祖期间我们清朝是不图大进,但太宗起,我们就以灭掉明朝,入主中原为目标,这几年我们一向在积储力量,整军经武,如何不欲同一天下?只是太宗奇迹未竟而崩殂,新皇又年幼,如何完成同一大业,还要先生教我哟!”

“哦——”洪承畴略微思虑了一会就说,“当下我兵之强,应当是天下无敌的:单在将帅同心,步伍整肃,流寇可一战而除,宇内可计日而定矣。”

两个来自几百年后的羽士当即念动咒诀,让胸腹上的太极图案扭转了几圈。

“战必胜,攻必取,贼不如我;顺民气,招百姓,我不如贼。为今之计,必任贤抚民,远过流寇,则近者悦而远者来,即流寇亦入而为臣矣。往者弃遵化而屠永平,我兵两次深切而返,彼地官民,必以我无弘愿,所为者金帛女子耳,纵来归顺,亦不久留,其不平者容或有之。彼时得其城而屠之,理也,其何敢以谏?但有已服者,亦有未服而宜抚者,当严禁军卒,秋毫无犯,又示以昔日得本地而不守之故,及本日进取中原之意,官仍为官,民仍为民,官之贤达者用之,民之失所者养之,是抚其近而远者闻之自服矣。如此,河北数省可传檄而定……”

“或直趋燕京,或相机攻取,要当于入边以后,山海、长城以西择一坚城,顿兵而守,觉得流派,我师来往,斯为甚信。惟摄政诸王察之。”

如同一本大书被翻了两篇,统统静止后,时候已经畴昔了好几日。

这个畴昔的明朝总督走进了大帐,便开端奋笔疾书。

“明朝山海关领兵副将杨绅、郭云龙见过摄政王!”国铎领来的两小我在顿时顿首。

“明朝流寇踞于西土,水路诸寇环于南服,兵民煽乱于北陲,我师燮伐东鄙,如此四周受敌,其君若臣安能相保明朝,其朝安得不败?此乃摄政诸王建功立业之会也!何故言之?中原百姓蹇离丧乱苛虐已极,黔黎先依,思泽念主,以图乐业,虽间有1、二婴城负固者,不过自为身家计,非为君效死也。今明朝受病已深,不成复治,河北数省,必属别人。其地盘群众,不患其不得,患我既得而不能有。夫明之劲敌,惟我国与流寇耳。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是我非与明朝争,实与流寇争也。”

“是的,”洪承畴接着说道,“这些流寇初起时,遇弱则战,遇强则遁。今得都城,财足志骄,已无固志,一旦闻我军至,必焚其宫殿府库,遁而西行。贼之骡马不下三十余万,日夜兼程,可二三百里,及我兵抵京,贼已远去,财物悉空,逆恶不得除,士卒无所获,亦大可惜也。今宜计道里,限光阴,辎重在后,精兵在前,出其不料,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前。贼走则即行追剿,倘仍坐据都城以拒我,则伐之更易。”

洪承畴看好吴三桂的信时,多尔衮已经叫人搭起了中军大帐,还筹办好了文房四宝,开端磨墨。

多尔衮还要说甚么,却见前部前锋多铎亲身带着两小我飞马而来。

跟着走出来的无极道人和李恒方把洪承畴写的封复书看得明显白白——

多尔衮乜斜着眼看了看二人,才伸手接过了信,翻开。

“洪承畴。他原是明朝蓟辽总督,在松山决斗中败北被俘,降了清朝。在出任蓟辽总督前,曾任过陕甘三边总督,率领明军征剿李自成、张献忠军达十余年,有丰富的作战经历,一度把自成军打得溃不成军,逃到商洛山中埋没呢。”

“对!“范文程眼巴巴看着多尔衮,“不如许,大清也不过是李自成直流,即便能攻陷北都城,也不会悠长!”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