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两父之言定终生[第3页/共3页]
“先生说,那是孟子所记,天然是真。”
郭嘉握着小拳头辩论:“孩儿这叫学乃至用!”
郭泰又是一怔,少顷笑道:“德良可莫要忏悔。能与德良成为后代亲家,但是小弟求之不得之事。”
奸刁的孩子常常能成器,这是蔡斌行南走北多年总结下来的经历。在蔡斌看来,郭嘉这孩子,小小年纪就通达机变,辞吐过人,将来必定不会平淡一世。若能成才,他这也算给女儿找一个有潜力的毕生依托。再说,郭蔡两家虽同处豪门,但都家道优渥,算得上门当户对。加上郭家几代单传,人丁少,烦苦衷也少,女儿嫁来不必操心一些噜苏庞大的情面油滑。
“蔡伯父!”一道清清脆脆的童声自门口响起。蔡斌依声转头,正见扒在门框处一个五六岁的漂亮小男孩儿。男孩儿端倪苗条,眸光晶亮。乌黑的头发衬着略白的肤色,再带着脸上病体未愈的红晕,瞧着倒煞是敬爱。
“嘉儿,还不快过来给你蔡伯父见礼?”郭泰一见儿子立即绷了脸,沉声肃语瞪着郭嘉,“扒着门框探头探脑像甚么模样?”
蔡斌听罢朗声大笑:“哈哈哈……我倒感觉嘉儿这话说的有几分事理,嗯,的确有几分事理。”
恩德在前,友情于后。蔡斌行商多年,重誉取信,恩仇清楚。在贰内心有一本门清的情面油滑帐:那就是有恩必报。不欠情面。不管郭泰家是高门大院还是狭巷陋屋,他的谢意必然得表达。那种来阳翟过郭府而不入的忘恩负义事,蔡斌不屑想,也不屑做。
然后俩男人就在郭府门外相视一眼,朗声而笑。
“父亲,子曰:学而不思则罔。一味默写,固然能尽快让孩儿出口成诵。然孩儿观天问篇时心生迟滞,游来其间,欲求父亲解惑。哪知父亲不但不夸奖孩儿勤思好学,反而指责起孩儿。孩儿心中……实在不平啊。”
蔡斌低着头,笑出声来:“这回……这回他又干了甚么?”
郭泰气愤哼声:“干了甚么?哼,他问人家先生:齐人一妻一妾却要行乞为生,这事是真是假?”
蔡斌口中的这位恩公,跟林玥一样家居阳翟,姓郭名泰字文开。他跟蔡斌了解还真是很刚巧的事。
两边父亲因着各自考量,一拍即合。父母之命,媒人之言的端方下,即便是两个还算开通的家长也没有想过到底要不要咨询一下当事人的定见。
郭嘉身子抖了抖,昂首万分严厉看着郭泰提示:“父亲,你前阵子才教儿子以和为贵,君子动口不脱手的!”
就在客岁蔡斌出行回程,到颍川郡外时,路遇强匪。蔡斌当机立断:分离车队,各自行进,终究究郡治阳翟汇合。
两只老狐狸……啊,不对!是蔡斌和郭泰,进府以后各自落座,撇开门外的客气,提及了家常。
“如许啊。”蔡斌松了口气,安抚郭泰:“小孩子身子弱是常有的事,文开不消过分忧心。想我家大女幼时也体弱多病。一家人都担忧她养不大,连名字都不敢取。现在长大些,不一样很安康?”
郭泰皱皱眉,脸上染了一层忧色:“病了,正养着呢。”
郭嘉吐吐小舌头,站直身子,踱步到蔡斌面前深施一礼:“郭嘉见过蔡伯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