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冠冕唐皇》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0796 东西杀敌,叛唐必死[第6页/共7页]

目睹这一幕,突厥军众们也都不免惊惧有加,他们本来觉得接下来这场战事将会是一场攻城拔坚的战役,却没想到蓦地转成了一场追击野战。

契丹两路人马相互打击,在唐军随后的追杀中更成大败之势,胜利冲杀到对岸的唐军又展开了对契丹军众的围歼。一场战役下来,契丹军众已是死伤无算,剩下的要么伏地请降,要么向四野逃散。

不过很快麾下便有谋臣进言道:“往年唐国向来据河以守,河道南北便是两国分野。今唐国竟然深切我境,河外悬筑孤城,且用工仓促,壅垛全无,兵无回踵掩蔽,观势雄大,只是虚张阵容、掩其疲敝,只需旗鼓勇进,一战能够辨其真假!”

对于包含契丹在内东胡诸族试图摆脱大唐皋牢次序的尝试,李潼的态度也很明白,敢作死就有地埋,在实际前提答应的环境下,能杀多少就杀多少。特别默啜新败于东受降城,大唐所面对的北疆压力更小,对东北这些叛胡们当然是要穷追猛打。

毕竟就在方才不久之前,契丹马队们还在饶阳方向击退了数千名唐军精骑,此事已经诸军尽知,也让契丹军众们对于唐军的战役力有所小觑。并且乐寿方面还存在着大量的物质战利品等候运输,这一起契丹人马也不能说走就走,因是便持续留守乐寿,并向后路停止求援。

不过乐寿此战让唐军重新获得了滹池这一条河道的节制权,而滹池本来就是运河北段的首要构成部分。

略作沉吟、又想到不久前黑齿常之方才递入朝中安定河北的计谋打算,李潼心中一动,提笔作令以张仁愿为侍御史并检校幽州司马、辽东道行军长史,见令之日马上率西河战卒并铁勒主子五千人东行、横穿漠南,前去幽州助战。

东受降城前阵势一马平地,最合适马队聚散聚势,往年自是突厥马队们纵横来往、安闲进退的乐土。但是现在因为有了这一道城防修建的存在,唐军大能够逸待劳、以强攻疲。

东北题目是一个综合性的边事题目,契丹的兵变仅仅只是浮于表象的一个最严峻事件,另有更多的隐患并没有闪现上来。想让东北重新规复次序,并不但是击溃契丹叛军那么简朴。

统统这统统动静都表白唐国雍王李济刚愎自用、傲慢高傲,不能和谐边情。并且在陕西道倔强政策之下,扰乱并不止于河曲一处,陇右方面与吐蕃交兵频繁,乃至还试图介入陇南的中登时带,于诸边广数仇敌,同时也不容于其国朝廷。

对岸声援而来的契丹军众目睹南岸军势将溃,一时候也是烦躁非常。固然因为分属分歧部落,没有太稠密的袍泽之谊,但南岸还积存着大量的物质,天然不成能眼睁睁看着被唐军夺回,是以这一起人马便也开端快速渡河。

“唐军万骑出城来杀,势不能胜啊……”

一场追击战持续了数个时候,唐军将士们在追杀途中几番换马,一向比及天气擦黑,视野中再也没有了大股浪荡的突厥军众,才终究吹起了出兵的号角。

有关张仁愿包含西河战卒们的声言事迹,李潼也有耳闻。他本身倒不感觉这有甚么题目,统兵大将本就不是面面俱到的老好人能做的。如果说张仁愿有甚么题目,那就是功劳不大、脾气不小,搞不好跟同僚之间的干系。

但是跟着标兵在周遭境遇一通游走梭巡,很快便发觉到唐人筑城的狠辣之处,那就是大范围的水源草场几近都被包括厥后。

毕竟当年河曲败北、逃回漠南后,默啜固然很长时候都没有重回这个悲伤地,但对河曲方面的讯息还是非常存眷的。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