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研究院[第3页/共3页]
赵治民的助手,在矿冶总院读博的韩文继,听他们聊了一起,到下飞机也忍不住感慨道:“我跟赵院长有两年了,都没有见赵院长这么健谈过,看来话匣子要翻开,需求有沈总如许的旗逢敌手才成……”
周知白这趟到利物浦,还是跟本地的钢材贸易商谈罗纹钢出口的事。
赵治民看上去像是专注于研讨事情而脾气松散的人,而沈淮这段时候的日程安排又非常的紧,跟赵治民的几次打仗,都范围于技改计划的交换。
最可行的折中体例,就是梅钢加大对外洋的钢材出口,赚取外汇来抵消外汇的利用。
海内冶金财产及技术生长程度,掉队外洋太多。此前梅钢在乎于要吃饱饭,首要抓工厂办理,此时则需求考虑跟踪生长国际一流程度的炼钢技术,尽力去收缩这方面的差异。
不过海内目前的废钢回出事情相对不完美,再加上海内的钢铁总积蓄量有限,这两年海内电炉钢出产线又上得比较多,形成废钢代价快速上升,故而新厂建立以后,沈淮考虑要加强从外洋入口废钢炉料。
赵治民暮年就在英国伯明翰留学、事情,八八年返国进入矿冶总院,一向处置于金属冶炼工程的研讨。
此次乘飞机到伯明翰,从机场候机到落地,就有十二个小时。
伯明翰是英国的本地都会,没有海运的便当,而伯明翰的钢铁财产又处于饱和状况,饱和到要大幅减少产能的程度――周知白对从海内构造钢材运到伯明翰来发卖兴趣不大,利润空间也较着会给紧缩掉一大截。
将赵治民及助手韩文继奉上飞机后,沈淮也跟潘成坐飞机赶往利物浦,跟赶来英国洽商商务的周知白汇合。
赵治民在伯明翰只住一周时候,跟西尤明斯方面停止交换,摸清楚这条炼钢线方面的一些技术细节,就要返国去。
或许另有那么一点不信赖,几次打仗,赵治民一向都谨慎翼翼的跟沈淮保持间隔,除了实施本身的职责便好,也偶然跟沈淮有更进一步的打仗。相互吃过两次饭,沈淮除了对赵治民的技术才气认同外,对他的印象倒是很不错。
固然矿冶总院的研讨经费很紧,但他看到海内钢铁企业对科研的正视程度遍及较差,感觉还是留在矿治总院更能做些事情,一向都没有下定决计加盟哪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