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信否(推荐票600+更)[第1页/共2页]
固然有“子不语怪力乱神”之说,但时下人信佛敬道已成民风,别说已经替顾青未找好借口的刘氏和秦氏了,就是顾锦源和顾亦宁三兄弟,震惊以后也信赖了顾青未的说辞。
已经等了三年,看这模样还要持续等三年,周谨之的未婚妻一家天然有些不乐意,可到底想着周谨之是个有前程的后生,倒也决定持续等下去。
“对对对,”老太太连连点头,一事不烦二主,干脆持续向顾青未讨主张,“锦琳肚子里到底有着常家的子嗣,常家连那小贱种都舍不得丢,只怕不会这么轻易就同意你姑姑带着孩子和离的,欢姐儿但是有了对策?”
常家高低男丁皆被放逐至苦寒之地,唯女眷得以幸免,当时姑姑腹中的孩子尚未出世,也就此逃过一劫。
周谨之便在这时做了一个出人料想的决定,持续以老婆之礼替未婚妻守三年孝。
更何况,养在深闺里的孩童,又如何能晓得朝廷之事?
顾青未的这些话虽是尽量用了平平的语气说出来,但听到在场诸人耳中,却叫他们暗自心惊肉跳不已,看向顾青未的眼神里,也带了些骇然。
顾青未不过是个不满十岁的孩子,若不是真的做了如许的梦,又如何会说得出这些话来?
当时满清河县的人都曾为周谨之的未婚妻点头感喟,这目睹着就要仕进太太了,还没结婚就早早去了,也是射中如此。
刘氏先前是没往这方面想,被顾青未这一提示,便愈发感觉若顾锦琳和离了,这周谨之实在是个好半子的人选。
顾青未见状便有些抚额的打动,提示道:“祖母,现在最该做的,是要处理姑姑和离之事吧,与那周谨之的婚事是不是留到以后再筹算?”
三年虽不长,可他已经丁忧六年,若再等三年,只怕都城都没人记得他是谁了。
面对如许的劝说,周谨之一一谢过以后,却仍对峙为未婚妻守孝。
但,谁也没有思疑。
再则,这周谨之也是清河人,顾锦琳嫁了他,要回娘家不也便利吗,可不像嫁到常家,十几年的时候也只不过返来了极少几次。
不但老太太,顾锦源佳耦,另有顾锦宁三兄弟,闻言都紧紧盯着顾青未。
有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岳家也算不上甚么大事,这正申明周谨之是个重情之人,他能如许善待未婚妻的家人,莫非还能对本身的老婆不好吗,只要那家人不是甚么贪得无厌的,拿些银子供他们衣食无忧也不算甚么。
以大周朝的礼法,即便是拜鞠问的老婆先逝,也只用服齐衰杖期,也就是一年的孝期,为没过门的未婚妻守三年孝的确闻所未闻。
三年时候一晃而过,周谨之对等了本身六年的未婚妻也非常恭敬,本筹算娶了妻必然要善待于她,却未曾想他那未婚妻还等不及过门,就大病一场抱憾而亡。
若不是不忍祖母及父亲重新经历宿世的那般痛心,顾青未也不会将宿世产生的事说出来。
又三年,周谨之终究在本年开年时出了孝期,这时的他已经是将满三十之人,吏部那边又始终没有听到音信,不知何时才气有空缺让他补上。
顾青未说对劲味深长。
事情还没个影儿,刘氏就已经镇静得在打算顾锦琳再次出嫁要有如何的场面了。
就说顾锦琳肚子里的孩子,固然不是亲生的,但从小养在身边与亲生的也没甚么辨别了,想来周谨之也不会介怀有个继子,退一万步,就算周谨之介怀,大不了就留在顾产业作顾家的孩子养着了。
至于周谨之会不会同意这门婚事,刘氏是半点不担忧的,周家的环境清河县谁不晓得,现在只怕没人会把女儿嫁给周谨之,就算有,也多是死了男人的孀妇之流,又如何比得上顾氏嫡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