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改变态度[第1页/共2页]
牛氏的话被打断,她内心气恼,但也不敢再说甚么,只感觉老头子明天怪怪的,也不知是不是吃错了药,只瞪着杜锦宁道:“你祖父叫你畴昔。”
两人重新坐下,杜锦宁便换了个话题:“阿谁关七少爷,你可熟谙?”
提及这个,章鸿文也轻松了很多,笑着道:“我熟谙他,他并不熟谙我。他叫关嘉泽,是我们书院山长的侄儿,只比我大一岁,却已读到甲班了,成绩非常好,每次张榜前十名都有他的名字。传闻来岁他就能了局一试,以他的本事,中个秀才不难。”
“唉,那如何办呢?我们家的环境,你也晓得,如果不分出去,日子过得差倒不说了,我几个姐姐,怕是要被毁了。”杜锦宁唉声感喟,瞅了章鸿文一眼,又问,“那改春秋呢?把我的春秋改大两岁,是不是也不好改?”
章鸿文一听,很热情地出主张:“我们是旬日一沐休,平时都早出晚归,很少时候在家。你能够去书院找他。他在书院很驰名,只要不上课,问一问就能找到他。我们书院虽不能随便出进,但把他叫出来想来不会有题目。”
章鸿文皱了皱眉:“这个我得归去问问我爹。你也晓得,如果把春秋改小,即便是改小一年两年,也能够少交些免役钱。以是,对于春秋的窜改,朝庭也是不答应的。不过这个有没有立女户查得那么严,我就不清楚了。毕竟把春秋改小,那也是要费钱办理的,可省下的免役钱并未几,且如果有人去告,那奖惩只要更短长,得不偿失。如果这类环境未几,查得能够就没那么严。”
而在此期间,坐在屋里看书的杜辰生一页书都没看出来。
“分了家再改春秋。”杜锦宁道。
“有甲、乙、丙、丁四个班。每班的人数不一样。甲班人数起码,只要十七个;乙班二十八个,丙班三十五个。丁班人数最多,足有五十六个。”
章鸿文的眉头皱了起来:“女户能够免役和减税,查得甚紧,不好通融的。查出来,我爹轻则下狱,重则掉脑袋。”
看到这里,杜锦宁眼里不但没有羡慕,反而闪过一抹讽刺。
杜锦宁点了点头。
杜辰生自她进屋起,就一向在打量杜锦宁。此时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向来没有被他正眼瞧过、打心眼里讨厌的孩子,是人中龙凤。
“祖父,您叫我?”她安静地问道。
正房一出来就是堂屋,上面放着一张八仙桌,桌旁还放着几张靠背椅。最内里则是一张长条案,条案上摆放着大瓷瓶;右边手再出来,就是杜辰生的书房,内里的安排非常划一,书案、书架、博古架、盆栽各种不缺,古香古色,可见杜家二房很有几分炊底和秘闻。
不过她猜想应当不是好事,不然刚才杜辰生就不会打断牛氏的话了。之前牛氏骂得再暴虐,杜辰生都是充耳不闻,向来不禁止的,明天倒是一变态态。
章鸿文神采一红,有些不美意义,赶紧岔开话题:“你问关嘉泽做甚么?”
“前次买话本,他不是说有了新话本就去找他吗?我虽没有写好,但脑筋里已有设法了,明天便能够动笔写。写完后我筹算去寻他。只是我见你早出晚归的,想来那位关七少爷也如许。以是问一问他的环境。”
以是能帮上杜锦宁一把、又不侵害他爹的好处的,他天然也情愿伸手。
PS:大师的催更我都看到了。这几天有亲戚来,书房被改成客房,台式和手提电脑被亲戚家的孩子占来玩游戏,我还得整天做饭陪玩,发文都是用手机发的,未几的存稿几近见底,实在没体例加更。幸亏今天下午亲戚走了。且容我码几天稿再加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