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进发济北[第2页/共2页]
夏侯惇两兄弟率军攻了足足两个时候,也没半点效果。
退一万步讲,就算他来个“先斩后奏”,这事最后还得颠末袁绍点头同意。
思来想去,仿佛只要一小我。
......
曹军后勤第一人荀彧主动请缨。
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啊,只怕此中另有隐情。
步队的范围固然不大,毕竟是趁夜突围嘛。
傍晚,济北城中。
现在看来,这的确是丧失最小,回报最大的不二挑选。
曹老板感觉,一个月太久了,他只争朝夕,等不了那么久。
到底是谁,让先前令他头痛不已的青州黄巾,变成现在这副不堪一击的模样?
不过按照黄邵流露,这俩家伙带走的都是军中为数未几的精锐。
究竟有甚么体例,能在最短的时候内攻破济北城?
夏侯寅从黄邵那边得知,明天夜里子时,会有两支步队率军突围,一个走东门,一个走西门。
这类环境,岂不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现在固然在兖州逞逞威风,不过今后多数还得看袁绍两兄弟眼色行事。
但是,即便是这等绝顶的奇策,曹老板仍然点头反对。
“主公何不趁此早日出兵,进发济北,剿除乱贼!”
然后剩下一批老弱病残留给曹老板?
事不宜迟,他得从速出兵捡漏,不能让袁绍两兄弟捡了便宜!
兖州离袁绍的地盘并不远,曹操一旦坐大,袁绍内心哪会舒畅?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并不如设想中的那么顺利。
不然如何解释济北的环境?
“子义送来的这份动静,解了主公的燃眉之急啊!”
貌似只要这类能够了。
投鼠忌器,恰是曹操不敢冒然出兵的启事。
正因如此,曹军的前锋军队在第一轮打击时遭到了黄巾军的固执抵当。
跟着他混,今后的日子能有盼头?
黄巾军本来就是一群菜鸡,好不轻易从千征百战中挑出几个能打的,好家伙,你俩一口气全给带走了?
这时郭嘉发起,应当采纳“趁你病要你命”的战略,打青州黄巾一个措手不及。
没多久,郭嘉又有发起,说城里的这些黄巾头子,都是鼠目寸光之辈,只需向朝廷给这些人保荐几个郡守、县令的职位。
真正想献城投降,跟着曹老板混的,压根没几人。
“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现在之计,主公只需围而不攻,不出一月,待城内粮草耗尽,黄巾乱贼必然授首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