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厘定标准[第3页/共3页]
他合上账簿,深思得想想体例了,固然姑爷不在乎这里的运营,可这铺子是蜜斯留给少爷的,现在弄成如许,他感觉非常惭愧。
春秀不晓得少爷要这些器物干啥,琉璃很贵,傅府也就老爷有一套琉璃酒具,非高朋不能用。
临街的铺面早已开了门,铺面各式的牌旗在晨风中招展。走贩或推着独轮车或跳着担子一起呼喊。
临江城早已醒来。
“嗯,好。”
傅小官搜索了一下影象,西坊是一处阛阓,位置偏僻。“先去余福记。”
“这类,”傅小官指了指三十二度的那坛,“名为西山香泉,这类,名为西山天醇。香泉酒作价一两五十文,而天醇作价……一两三百文。”
一声长叹,他抬开端来,便瞥见少店主带着两人走了出去。
劈面漆氏酒铺之前的买卖也不好,但自从漆氏少店主漆远明弄来了一种名为瑶春的酒以后,漆氏酒铺的买卖便日渐红火。
“就是酒的烈度,我们要定下标准,今后我们家的酒就会标上度数,比如这坛,三十二度,而这一坛,四十二度。”
他没有说闻名临江,因为如果四十二度的酒量产,那必然是闻名天下的。
然后他翻开了另一坛酒,更加浓烈的酒香令他顿时一惊,这是……添香的味道!
傅小官端起酒杯闻了闻便放下,说道:“此酒最多二十度。”
当年在上京,他随蜜斯做事,曾喝过添香,还不止一次。
小二取来了瑶春酒,蔡晞摆下了三个酒具。
市道之酒,以添香第一,但添香产量极低,就算是在都城,也是少数达官朱紫才气喝到,更不消说都城以外,这压根就没有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