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苍狗流转几个秋(上)[第1页/共3页]
一人点头晃脑,言之凿凿:“宗正大人此言差矣。为彰显我楚国诚意,此番出使必然非二皇子殿下不成成行。二殿下身为我大楚故皇后之子,是我大楚当之无愧的独一的孟氏皇族嫡派血脉,尊卑有别。若要彰显诚意迎娶公主,天然只能让二殿下出使。”
下首正有两位中年臣子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辩不休。
楚帝居高临下一览殿中众臣神情,眼中精光一闪而过。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这些个官道每一条修得笔挺平坦,又没人挡着,走的就是比别的快很多。
以是,在楚帝显而易见的放纵下,再没有人来管这一摊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官司。
楚国文人多,百官当中更是不缺文臣,若要论起咬文嚼字绝对是一个比一个短长。
“回父皇,现我大楚兵强马壮,民气归附,正值乱世。更何况,我朝良将劲驽不断。何不趁此时兵革之利,人和之势,敌手未成之机出师讨伐?一利悠长安民,二利一统我大楚江山,三利我朝鼎祚绵长,我大楚皇室福泽万民。如此一箭三雕之事,儿臣以为此时脱手再合适不过。”
本来正在争辩的这两人恰是九卿当中的主管诸侯列王事件的大鸿胪卿以及主管皇族宗室事件的宗正卿。二人都是从二品官衔,自是谁也压抑不了谁。二人辖内事件多有重合之处,加上又分属两党,平时争辩起来更是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听到楚帝点名,殿前右首位置站出一人,声音朗朗,如鼓金玉。
当世时价乱世,四国鼎立,分庭抗礼。各国虽多数励精图治,但是国力却所去未几。
洁净利落的翻身上马,顺手将马缰扔给迎上的一王谢卫的手上,孟惊羽一抬眼便瞥见门房旁的郑阳管家。
“......”
“殿下……”
“殿下鸿鹄之志,臣等赶之莫及,忸捏,忸捏!”
三年后,旧楚历121年
黄金龙座上的楚帝听后笑道:“翅膀还没硬就这么想要出去?”
郑阳一见到他,疾步上前道:“殿下,墨阳公子在书房等您好久了。”
“......”
保嫡一派众臣听闻不由喜上眉梢,很有几分扬眉吐气之感。
“可不是!再说那梁国也不是甚么好相与的,他们地贫人乏,环境艰苦,怎会不对我朝心存贪念?”
众臣听了孟惊羽这话皆是悄悄点头:谁不晓得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事理?楚国若先脱手,其他权势必然结合先灭了大楚。这殿下所言,如何看都实在是太老练了些。
大鸿胪卿听了今后较着不平气,见那宗正卿终究说完,立马接口道:“若要论起立妃,大殿下已有三位侧妃。梁国公主身份高贵,必不肯下嫁。而二皇子殿下此时虽已过弱冠之龄,府中却未有一妻一妾,和那公主殿下自是更加班配,那公主当也是攀附的起的。”
身着九爪金龙十二章纹广袖朝服的中年天子端坐上首,英眉朗目标模样模糊可辨,想来年青时候也必定是个芝兰玉树的风华好少年。只可惜现在隐在垂下的十二旒龙冠后,看不清楚神态。
孟惊羽一副玩世不恭的神采,抬手止住了他的话:“统统回府再说。”
而他们现在争辩的主题恰是这几日传来的梁国国书。国书上言六月时梁帝欲广宴各国,觉得梁国嘉恪公主觅得良缘良伴。
那出列之人恰是楚国二皇子孟惊羽。
众臣听了这话又是悄悄点头:这个二殿下真是不知深浅,这话说的不是明显白白的想要问陛下要兵权么?皇上又不傻,如何能够会给他!
大楚一国法规严明,楚京当中非为公事者,皆不得在城中骑马或是行走于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