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苍狗流转几个秋(上)[第1页/共3页]
身为楚国百官朝礼之地的朝元殿内现在已黑压压的站满了几列大臣。
以是,在楚帝显而易见的放纵下,再没有人来管这一摊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官司。
为了这事情,上至御史大夫下至浅显御史台属官,不晓得多少人在朝中参了他多少本鄙视法纪的折子。
因而,孟惊羽也就相安无事骑着马走这条路,走了整整两年还多。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这些个官道每一条修得笔挺平坦,又没人挡着,走的就是比别的快很多。
朝元殿内沉寂半晌,两旁摆列整齐的大臣眼观鼻,鼻观心,手托笏板,俱不言语。
洁净利落的翻身上马,顺手将马缰扔给迎上的一王谢卫的手上,孟惊羽一抬眼便瞥见门房旁的郑阳管家。
那出列之人恰是楚国二皇子孟惊羽。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两条忌讳都犯了的孟惊羽明显不是一个营私守法的好榜样。
下首正有两位中年臣子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辩不休。
“殿下少年豪杰,此去必可抱得美人归啊!”
“殿下……”
孟惊羽刚出了外层宫门,便有主子迎上:“殿下。”
那小厮低应一声,便替他牵来了马。孟惊羽未管小厮,扬鞭一下,马儿便飞蹄而去。
孟惊羽一挑眉:“边走边说。”
“父皇,儿臣能够请缨出征!”
“殿下鸿鹄之志,臣等赶之莫及,忸捏,忸捏!”
这等出使迎娶和亲公主、在皇上面前表示的好机遇,两派怎会放弃?
孟惊羽长身立于阶下,神采安闲,侃侃而谈道:“回父皇,儿臣的确有事上奏。现我大楚境内海上流寇尚不敷惧,然南边齐国,西方周国近年来倒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虽在明处无大行动,但据我朝暗探多次来报,这两国内里暗潮涌动,似已有连横之势,不成不防。”
黄金龙座上的楚帝听后笑道:“翅膀还没硬就这么想要出去?”
众臣听了孟惊羽这话皆是悄悄点头:谁不晓得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事理?楚国若先脱手,其他权势必然结合先灭了大楚。这殿下所言,如何看都实在是太老练了些。
楚宫
保长一派众臣听闻不由面面相觑,倒是再也不敢出声辩驳。
一人点头晃脑,言之凿凿:“宗正大人此言差矣。为彰显我楚国诚意,此番出使必然非二皇子殿下不成成行。二殿下身为我大楚故皇后之子,是我大楚当之无愧的独一的孟氏皇族嫡派血脉,尊卑有别。若要彰显诚意迎娶公主,天然只能让二殿下出使。”
正站在大殿中间,半晌前还在唇枪舌剑的两位大臣神采难堪了起来,显见是被忽视了。二人悄悄抬眼,见到楚帝底子没有看他们,低头相互对视一眼,又小范围的冲着相互翻了个白眼。见天子还是没有说话,因而沉默的退回到步队中本身的位置。
大楚一国法规严明,楚京当中非为公事者,皆不得在城中骑马或是行走于官道。
身着九爪金龙十二章纹广袖朝服的中年天子端坐上首,英眉朗目标模样模糊可辨,想来年青时候也必定是个芝兰玉树的风华好少年。只可惜现在隐在垂下的十二旒龙冠后,看不清楚神态。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题目似已积存好久,大臣们顿时争辩起来。
孟惊羽听后,神采一紧,今后退了几步,作势就要跪下,口中忙道:“父皇,儿臣……”
“回父皇,现我大楚兵强马壮,民气归附,正值乱世。更何况,我朝良将劲驽不断。何不趁此时兵革之利,人和之势,敌手未成之机出师讨伐?一利悠长安民,二利一统我大楚江山,三利我朝鼎祚绵长,我大楚皇室福泽万民。如此一箭三雕之事,儿臣以为此时脱手再合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