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重阳[第1页/共2页]
实在她出来也带着糕点,内里也有重阳糕。宫里的做法天然比内里要讲求很多,面那是细磨的,磨好了以后还要筛个起码五遍,用的糖、油和别的配料满是最上等的,哪是外头这两文一块的重阳糕能比得上的?
刘琰端起茶喝了一大口,这茶不凉不热正宜入口。
刘芳求的是子嗣,是其中等签儿,不好也不坏,从字面上来看,就是说要耐烦等待机遇。
刘琰本身扯过辫子看了看:“很不消讲究,我就怕骑马的时候不把稳会掉了。”
袁若秋的边幅真的很斑斓,很讨人喜好。她话也未几,旁人说话的时候,她安温馨静坐在一旁听丰,脸上常带着温馨的浅笑,一点儿也不会讨人厌。当然她也不是重新到尾沉默不语,偶尔说上一两句,固然没有甚么语不惊人死不休,也是言之有物,看得出来畴前的教养必然不差。
刘家姐妹顿时对她好感大增!
并且这位袁女人还不是个古板无趣的人。有人说看戏,她也能跟着说上一两句行头贵贱。有人说花木,她也晓得甚么季候当赏甚么花,这花若插瓶又该如何安排。总之,目前看来挑不出甚么弊端。
刘琰的日子可没有甚么不快意,她就不如何信这些。
莫非随便买块糕内里还能有人下毒害她?
她们也是乡间女人出身,这些贵女们琴棋书画的玩意儿都是厥后恶补的,这些年当然过得繁华已极,但是要说安闲,还是暮年在乡间的时候过得更安闲。
等她转了一圈儿返来,已经到了正中午分,福玉公主她们拜过了佛,上了香,还抽了签筒,这会儿都已经找人解完签了。
刘琰就猎奇问了这题目,袁若秋笑着说:“我在乡间庄子里住了好几年,凡是庄子上孩子会的我都学会了,不但骑马,垂钓、捉虾、爬树、逮兔子,挖坑烧火烤芋头烧麻雀――没我不会的。”
刘琰点头:“你们必定没少给香油钱,那解签的还不是净捡好听的话说。归正那些签文都云山雾遮的,好话歹话还不全凭他们一张嘴嘛。”
都被他这么细心的批评过了,刘琰对这重阳糕也没多大兴趣了。
“我也给你求了一签。”
提及马,她这马鞍子做得也精美,鞍辔上的流苏缨络和银铃铛也都讲究得很。
“这面磨得细,糕也打得健壮,”豆羹把糕咽下去:“固然没搁多少糖,但是米糕天然也有点甜味,做得算不错了。”
她们出来的时候趁早,登山的时候太阳才方才升起,道旁的草木枝叶上头固结的露水沾在身上,未几时就将头发衣裳都打湿了。
过了重阳以后福玉公主邀她们一起去骑马,袁若秋骑马骑得也好,竟然不象普通书香家世的女儿那样娇怯怯的,她们那骑马哪能叫骑马?不过叫人搭个软鞍,侧身坐着,前头还得配个牵马的,走起来四平八稳,渐渐悠悠,那也叫骑马?那跟坐人抬的软轿也差未几。
之前也见过,可当时候袁若秋还不是她嫂子,现在不一样了。
刘琰也打发人去买了一份儿重阳糕来。
但是看豆羹那一脸焦心殷切的模样,刘琰也不是难堪人的性子,表示他取了一块糕。
刘琰就在桥边停下,这会儿太阳早升起来了,明天重阳,来护国寺上香,赏秋景的人实在很多,走路来的,骑马的,坐轿的,另有小贩挎着篮子兜售香烛、吃食。
到了护国寺头一件事是先换衣裳,头发也用软布擦干。刘琰为了骑马便利,就没让人再给她梳髻,不过将头发分作两股,辫成了眼下京中比较风行的葡萄辫。即使公主对穿戴不上心,身边的这些人却不能不上心,这看似浅显的辫子,也用明珠编在上头,发梢还缀上了金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