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高门女》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 学堂[第1页/共2页]

却听到郑缡有些气急废弛地训道:“你是如何回事?不晓得在想甚么事,走个平路你都能跌倒,若不是我在中间拉得及时,你这么一摔下去,就得破相了。”

三叔公娶清河崔氏女为妻,十二年前,因崔颀案,清河崔氏满门罹难,累及姻亲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经此大难,今后,太原郭氏和河东柳氏一蹶不振,三叔祖母为崔颀女,自缢而亡,三叔公带着三个儿子,逃出郑家,不知所踪,至今还是下落不明。

郑缡原是要送郑绥回望正园,因郑绥提起,要和郑纷一起去守静园陪父亲用晚膳,郑缡方作罢,带着几个庶妹,独自回了琅华园。

一时候,扔了不是,不扔也不是。

比方上午教她们《诗经》的郑先生,又称郑十八娘子,在她那一辈里排行十八,是郑绥堂姑,五叔公的女儿,夫丧后,带着儿后代儿回郑家居住,因自小好读书,博通经义,嫁入鲁郡孔氏后,更是手不释卷,素有书痴之名,归居郑家,便在家学里教家里小一辈的女郎诗书。

只听一旁的四姐郑纷道:“十妹倒不必为这事操心,先生让十妹交一幅画上去,没有情势内容规定,不过是想清楚的体味十妹的画技程度,才好因材施教,十妹绘一幅平常最善长的丹青就好了。”

阿舅崔彦,不但工辞赋,更是写得一手好丹青,而外祖母卢氏和舅母李氏,皆是酷好书法之人,尤喜前朝卫夫人书帖,受其影响,郑绥自小便喜丹青和书法,在书院上学,也最喜丹青和书法课。

好久,才找到本身的声音,“没想到熙熙也和阿吉一样玩闹。”

“熙熙,谨慎点。”俄然听到有人喊了一声,郑绥只感觉脚指微微一痛,整小我身材就要往前倒了,只是还没倒下去,便让人给扶住了,郑绥昂首,见是五姐郑缡,忙唤了声阿姊。

不一而足。

郑绥听了,为了不让五姐郑缡再念叨,忙口称是。

书院里一共有近三十个女门生,除了大房的七个女郎,五房的十个女郎,其他十几个,全数是旁支的。

二房二叔公暮年就去了平城为官,曾祖母毕命后,子孙也都跟着去了,现在二叔公已在平城的朝堂之上任太子少师,四叔公幼年时去了建康,娶妻庐江何氏,便一向在京口定居,曾祖父母和祖父在日,还四时送礼返来。

郑纷一听这话,顿时一惊,只觉到手头上的绢纸画卷有些烫人,耳根处一下子就红了起来。

只是郑绥触目所及,见到郑缡的装束时,有半晌的怔愣,待回过神来时,顿时便感觉哭笑不得,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四姐郑缡身上的这件衣裳,五兄郑纬也有一件,原是少年郎君的宽袖长袍,四姐竟然穿到了身上,如果把双丫髻换成帻巾或是冠戴,再修一下鬓角,只怕四姐就变成了一名实足的少年郎了。

大略是家学里,好久将来新人了,因此,郑绥一进书院,就引来了世人的谛视。

下午的绘画课,卢先生在讲堂上令门生交上前些天安插的功课时,给郑绥安插了任务,令她十天内,交一幅画,题材不拘。

至此,郑绥不得不承认,在伯母跟前,郑缡已经是尽量在禁止了,一举一动,勉强合适端方。

女子一旦过了十五岁,及笄后,便不会再来学里了,因此,这三十个女郎里,最大的就数四姐郑纷,本年八月及笄,年纪最小的,是五房的十五娘子郑艺,年仅六岁。

郑绥心中有十二分的惊奇,但是,再观周遭的人,不管是送她来的大嫂,还是学里的先生及年青女郎,竟没有一个感觉奇特,仿佛已见怪不怪,习觉得常了。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