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第2页/共4页]
宣春院(掖庭)
宫丹霞亭蓬莱亭降真亭重光殿
羊皇城(子城)
“女人来得恰好,从速随我到里屋坐坐,有要事相商。”未等符儿回声,芊娘已将一卷皮纸潇飒地铺展开,刚好落至斜窗投射的淡淡阳光下,纸边微卷,纸色泛黄。光影交叉间,一幅巍峨雄浑的蜀宫皇城跃然其上。
皇城朝
芊娘巧笑曰:“符女人到此不久,怎的自称起成都人来?”
怡神亭
遂展开一卷《大蜀表里四城图》,只见层层包裹,环环相依,阡陌交通,项目繁多。
迎
符儿一起紧跟,穿过慈云轩左边冷巷,目睹着即将阔别,符儿急道:“不是说去彭尚宫处么,怎的不出来?”
芊娘道:“那是必定!你我进宫,本就各为其主,各取所需,如果连这起码的短长竟不明辨,何谈合作成事,买卖成行?”
(大厅)
(群臣会聚议事)
凝烟阁
芊娘对劲道:“此图乃初来成都时于七宝楼一官客手中获得,宫室以内虽不详确,宫墙以外却已臻完整矣。据传,秦并蜀后移民万家于此,筑大城、少城稳固其统治。唐于旧城外增筑罗城,成都始变表里二圈之重城,旧城则改称子城。唐亡后,改子城为皇城,又改节署牙城为宫城,复于罗城外构筑羊马城,城垣则展扩为表里四重。”
芊娘道:“龙跃池乃因大隋益州刺史杨秀扩筑子城取土于此,积雨而成。唐开解玉溪,引水金河汇成大池,取名‘摩诃池’,意喻‘泛博而有龙’。蜀王王建改摩诃池为龙跃池,广筑新宫,可惜永平五年(915年)失火尽毁,复重修之。及至乾德元年(919年),其子王衍大兴土木、环池建殿,乃筑重光、太清、延昌、会真,殿间立清和、迎仙之宫,又设降真、蓬莱之亭,乾德三年(921年)乃成,遂改龙跃池为宣华苑,后因其申明昌大而为后室代称。”
瑞兽门(朱雀门)神兽门(狮子门)
符儿掰着指头道:“一靠‘清’,首要之事便是将死水排干,清理淤积,以备换洁净之水;二靠‘引’,观图可知,龙跃池上游本无大水,尽为小溪,若能以四五日之功,自罗城外开渠引金水河、柳池之水灌注,水高一丈,可淹殿阁之基,水面乍阔,可行舟楫之船。如此,宣华苑格式大变,形若重修。三靠‘疏’,引水入宫后,以防水量过火众多成灾,则应于龙跃池东疏渠而入千秋池,进而排入解玉溪,有入有出,方显水质灵性。四靠‘堵’,为保持苑内水面凹凸稳定,可于上、下流水门处各置放‘杩槎’,旱则阻水,涝则放水,简易可行。五靠‘饰’,苑内添红挂绿,自是芊娘看家本领,毋须多言。”
东
芊娘答:“盖因七宝楼整饬恰当,圣上有所耳闻。”
芊娘心领神会道:“本来,mm之心不在那一砖一瓦,一宫一殿,而在乎千山万水,高屋广厦间。”
符儿笑道:“何事相求固然先提,才气之所及我便看,才气之不及,小符看了亦无用处,甚或担惊。”
场
(摩诃池)
“符长宫,彭尚宫有请!”传话的是慈云轩佘宫娃。
芊娘责怪道:“mm说得轻巧!古往今来,哪家君王不是举国之资,劳民之力,却只为一己之私:秦起阿房,汉开长乐、未央,隋筑大兴,唐展大明,与其说‘建功立业’,不如说‘建宫立威’;而哪个当差的不唯命是从,上令下行。谁不知这重修一个‘宣华苑’便是要深挖一个‘万人坑’,可君王利令智昏,臣下者如果不该,了局便只要一死。”芊娘话语中带些激愤,深吸沉潜后复言:“我本戴罪之身,死之不敷惜,但妙心由我所荐,妙音妙思为我所保,恐牵一发而动满身,各自不得善果。况水云神珠未现,若你我皆是以小事失了性命,岂不坏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