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第1页/共3页]
此时,出山口侧,两支火箭窜头而出,带着肉脂燃烧的味道,一左一右一前一前目标清楚地飞射过来。符儿当即蒲伏,只听耳畔响起一声巨响,幸无大碍,只引爆两三颗火药筒。目睹柴荣一侧情势不妙,火箭已出鞘,绳头却未被完整覆盖,荣哥儿只好将肉身紧贴绳头,符儿见状猛地从地上弹起,向柴荣扑身而去。
“是人是鬼,近看便知!”说罢,符儿与柴荣直奔堰底河滩。
这崇德祠原名“望丛祠”,为祭奠蜀王望帝杜宇和丛帝开通氏所建。今之祭奠,则以官家祭祖为主,不过是宣读祭文、叩首膜拜罢了。百姓则多于其外立足张望,或题诗于壁,发幽古之情,或掬水煮茶,引江河之思。见老幼妇孺于山石上蘸水几次手书“深淘滩,低作堰”六字,符儿不解,忙问是何启事。
柴荣沉着道:“此时若打草惊蛇恐其提早行事,得等候机会成熟方可极力而为之。”
深淘滩思接千古低作堰视通万里
符儿吐了吐舌头,率性道:“那符儿这便去禁止!”柴荣一把拉住,将符儿的头按进草丛中,警告道:“不成鲁莽!”
柴荣笑道:“初入蜀地,未曾来过。只听静海师父提及古堰旧事,感同身受罢了。静海师父自号玉虚道长,少则入道,于这六合间道家道场如数家珍,也曾于河滩上筑沙塑形道解古堰。”
符儿点头道:“这堰真真透出筑者仁心智术,到让先人自愧不已。”
符儿跟从柴荣进得伏龙观,一阵激烈的似曾了解之感劈面袭来。祭奠官于高台之上舀起一勺雪山圣水抛洒空中,口里念念有词道:“水神水神,因水而生,万物畅旺,风调雨顺。”又道:“谷神谷神,五谷歉收;仓廪殷足,崇礼敦睦。”三勺水泼地,符柴二人与众祀者向天三拜,依序出神殿祈福夙愿。
“荣哥儿,去哪儿?”符儿被柴荣拉动手边跑边问。
柴荣大笑:“符儿不成妄言!此法乃上古开山时所用,古堰既成,今之人如何使得?”
符儿不平道:“见之人头攒动,听之钉头磷磷,何其不是开山碎石?且符儿还闻到一股子硫磺邪气哩。”
“姓‘悟’,悟道之悟!悟儿是也!”
“拜六合!”柴荣洪钟之声于这空谷山际间响彻回荡。
“mm越说越神乎!我如何未曾视之闻之?莫非mm为二郎神子附体?”柴荣不肯轻信,推推搡搡地拉将符儿经索桥往崇德祠去。
“轰--”
符儿慨叹道:“能把如此刁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实在有惊人之力。”
“符儿别愣住,快将泥沙覆其引线,只要引火点不着,古堰就能保住!”柴荣一边覆沙,一边大喊。符儿当即按柴荣批示填埋,刚填五六个,符儿便停了手,内心想着:“孔洞有千万,两人何故填完?”又想:“毁堰需火药同时感化,贼人既埋没,便不会万箭齐发招人眼目,定是藏身某处用一二火箭引燃,如许需有一总线。”想停于此,符儿细细地察看着火药筒,欣喜地发明每筒火药除主引线外另缚一头发丝藐小之副线,副线交叉而结网,全都会聚而结绳。
符儿慨叹道:“贼人不但毁宝瓶,乃将毁古堰啊!”
符儿紧紧跟着,跟着柴荣登上玉垒山,同路之人垂垂多起来。这玉垒山为楗尾古堰要地毗邻的一座仙山,山上有一远近闻名的道观,名曰“伏龙观”,相传天庭派二郎神将下界治水,擒获孽龙镇伏于此山,故而得名,先人几经补葺增益为祭奠天神之地。
柴荣持续道:“更加惊人者乃于厥后。此方古堰大抵分三体:鱼咀分水、飞沙溢洪、宝瓶引水。鱼咀者,形似鱼嘴举头立于江心,为万物之肇端。鱼咀立,岷水分枝丫。冬春季天干水枯,内河深,外河浅,河水经流,六成净水入内江,四成浊水奔外流。夏春季雨多水涨,内河窄,外河宽,则四六倒置,使枯水不缺,大水不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