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南下筹粮[第1页/共2页]
唐皇道:“入冬之时,剑南东川已经送来两千余石粮,你感觉他们还能有存余?”
“剑南共有两道,朱节度使想来明白何为大义,”颠末梁二和柳福儿一番折腾,梁帅对蜀地的富庶有了很深的体味,他晓得,若施加压力,蜀地还是能拿出供应雄师的粮草。
葛先生笑道:“节度使先莫要说死,且听某一言。”
葛先生一早就有预感,便道:“很难堪吗?”
唐皇蹙着眉头,淡淡嗯了声。
议程飘到崔尚书令胸口,复又落下。
此时已是年关,家家户户都忙着扫尘贴符,购置年货。
葛先生道:“据闻节度使有一季子,非常聪明,年方十二便已名动剑南两道。”
梁帅将手札托付,与他一番详说,倒是忽视了他的意有所指。
傍晚时,葛先生一叶划子,悠悠分开兴元府,直奔千里之遥的剑南道治所成都。
葛先生上前,扶起朱宕,拱手道:“朱节度使多礼了,老朽鄙人,不过是一布衣,万当不起这礼。”
梁帅转眼望了望唐皇分开的门口,轻叹了声,亦出了门去。
他自发得此事非常安妥,便拟了一成,拿给新任的唐皇过目。
他看向葛先生。
不想唐皇只看了一眼,便丢返来,命重拟。
葛先生摆手道:“不需这般。”
梁帅不忍老尚书令这么被打脸,便道:“大师,不知这议程到底是那里不当?”
“禀贤人,”崔尚书令仓猝跪倒,道:“并非臣不经心,只是外有突厥契丹虎视眈眈,内有乱军据帝都张望,吾等不得不谨慎呀。“
恰好,此时有军事公文送呈,急需批复。
唐皇还余怒未消,略带稚气的脸上泛出青色,接着把礼部官员骂了个遍。
第二天,等他呈上去后,唐皇倒是多看了会儿,但还是打了返来。
吃了大半辈子皇粮的老尚书令的脸突地涨成了猪肝色。
朱宕转眼看他。
只是行宫处所不大,棺木不好长停。
一早又人将桌案等物摆上。
梁帅进门,拱手禀告,道;“贤人,中郎将已扼守帝都百里以外,与周将军互成犄角。”
“然乱军占有天时,只守不攻,他二人怕逼迫太过,扳连帝都百姓,只得围而不攻。”
梁帅拱手,候立着。
唐皇不耐烦的睁眼,嘀咕了句,“还没完了,”但也到底起家。
很快,唐皇便写好信。
唐皇微服与几位重臣前去祭奠。
葛先生以转开话题,提及需得带去的兵士,以及筹粮数量等等。
梁帅挑眉,有些不解。
朱宕忙又请他去书房,两人对坐,葛先生将信托付与他。
来人便道:“梁中郎将派人送来的。”
朱宕眨巴下眼,到底不敢怠慢,只迎着葛先生来到府衙。
梁帅又道:“只是两位出征之时,所带粮草有限,此时已经告罄。此番传书,是想请贤人再拨粮草。”
唐皇呵了声,道:“好,我手书一封,你派人去拿。”
雄师粮草告罄,此番求粮,必须有成无败。
朱宕看完,不由面带难色。
朱宕摆了摆脑袋。
崔尚书令便和礼部几位官员筹议着把棺椁安设于山南道最大也最为闻名的鹿门寺中,由高僧日夜诵经祈福,既慰先皇英魂,又能庇佑子孙,可谓一举两得。
“拨粮,”唐皇呵笑道:“现在的环境,你该比我晓得,我们可另有粮能拨?”
场面起码扩大了三倍不足。
唐皇正烦着,便问:“何人所报?”
当晚,他彻夜未眠的重新赶出来一份,这一回他又添了卜日、起殡以及明器等等。
葛先生笑道:“罢了,我就走这一遭,”他道:“顺带看看蜀地风情,倒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