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崩坏(下)[第3页/共6页]
不过,对于洛中人士而言,最津津乐道的还是袁逢瘫掉的启事。
同日,天子以之前司隶校尉被夺职后一向空缺为由,将天下公认的苛吏,尚书令阳球调任此职。
天子回过神来,也懒得计算,因而一笑了之,直接给改成了百口放逐朔方边郡。
实在,到了这里,之前那被哭声半途打断的送行典礼就算是结束了,而公孙珣也是松了一口气,筹办脱身旁观。
“汉光和元年,名流蔡邕举家贬入朔方,燕武前夕折柳养于瓶中,待翌日相赠。然柳枝一夜枯枝,落叶萎芽,摆布皆觉得不祥之兆,劝更之。燕武曰:‘折柳相别,本在于心,若见枝枯而更,所谓自欺欺人也。’乃持枯枝相送,实言以告。邕叹曰:‘吾年四十有七,奇特一人,又髡刑举家入朔方,好像此枝无叶无芽,此非天意乎?此行当无骸骨存也!’燕武对曰:‘天意何忧,人当自强也,焉知枯枝不成成树?’邕感其意,复抖擞而走,临行,于河边插柳枝,一夜而出新芽。复数年,河边果成树也,复百年,此树蔚然如冠,仍然尚在,屡有神异,蔡氏摆布皆拜,四时不断。世人皆呼‘蔡柳’也!”——《搜神记》
话说,这蔡伯喈之前已然是和很多亲朋哭的稀里哗啦,此时好不轻易垂垂止住了泪水,面色微和,但昂首一看公孙珣,却又忍不住面色涨红,泪水涟涟:
以是,且不谈袁周阳本身的身材状况和之前遭受流言的窘况,这第一任务人老是他杨赐没得跑吧?!
“文琪是要以此来讽刺我吗?”
此言既出,别人倒也非论,那身后的蔡伯喈倒是连连拱手,口称有错。
“久仰公孙文琪白马中郎之名,火烧弹汗一战让民气服,但是本日一见却不想郎中竟然文武双备!”就在公孙珣暗自感慨之时,之前那名跟在桥玄身后的矮个咪咪眼的年青人,倒是俄然凑了过来。
以是,哪怕是无法至极,公孙珣也只能长呼一口气,然后鼓足勇气上前一步,将那蔡伯喈的帻巾给一把拽下!
袁逢中风了,并且瘫了!
公孙珣不由难堪:“就势而为罢了!”
天不幸见,公孙珣想到这一茬愈发无法,他当时那么干,大要上满是冲着袁氏去的,但实在真正的杀招多数还是为了对于曹节,是为了迫使这个老寺人交出兵权……至于袁氏,也不过就是但愿袁氏一时被这些东西所困扰,腾不脱手来罢了。
“多谢文琪了!”蔡邕回味再三,俄然躬身大礼相拜。“本日文琪的志气,已经从一枝柳、两句诗中送到我内心了!诸位亲朋故旧,本日我蔡伯喈也已经满足了,就不必再劳别人一一相送了……劳烦诸位公人久候,我们速速起行吧!”
“文……”
公孙珣从速拱手回礼:“这位贤兄曲解了,这诗真不是我做的,乃是一首昔日残诗,借花表示罢了……”
“朔方风景不是这个模样的。”公孙珣想起亲眼目睹的河套美景却又不由苦笑点头。
公孙珣夹在人群当中,目送对方远去,既是松了一口气,也是有些五味杂陈。
如此解释,倒也说的畴昔,以是蔡邕微微叹了口气,然后连道对方故意,就将那枯枝接了过来。
“公孙郎中何必唬我?”此人当即眯眼笑道。“‘千里黄云白日曛’,这不是就是本日洛阳之景吗?‘北风吹雁雪纷繁’,不就是讲朔方边郡的风景吗?另有‘天下那个不识君’之言,除了蔡公,那个能当此语?也就难怪蔡公听完此话后志气满满,一改哀容了!如此应景之诗,你还说不是本身所做?何必过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