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舌灿莲花柳三娘[第1页/共3页]
“嗯,那是天然,不过可不是过两年了,本年入秋我就要去考秋闱,如果能落第的话,来岁开春还要到长安去考春闱和殿试呢。”徐明远点头笑着说道,看着柳三娘和小玲玲脸上由衷的笑容,也是感受内心一暖。这三年的相处,她们早已待他如亲人。
听了柳三娘的话,那刘姓墨客神采涨红,一下子站起家来,手指按捺不住地微微颤抖,指着柳三娘大声说道:“你……你,你个妇道人家懂甚么,见利忘义的商贩,岂会懂书中圣贤之言,无知,愚民。”
那妇人恰是柳三娘,小玲玲她娘,在东城门开面馆十年了,被称作面条西施。柳三娘丈夫是在衙门当捕快的,以是固然柳三娘临街开面馆,也没甚么人敢惹事。
曾清怡也是掩口轻笑,端起徐明远给他倒的那杯茶抿了一口,笑着看着柳三娘。小玲玲也是站在一旁咯咯笑着。
刘姓墨客见世人都站在柳三娘那边,口舌又是辩不过她,神采愈发涨红,把手中筷子往桌上一拍,扭头便走,便走还边说道:“牙尖口利之辈,等我落第,定要让你们都雅。”
“玲玲返来就跟我说你不娶清怡,现在怕是不知羞的在想甚么呢。”柳三娘一边给客人上面,一边笑着说道。
夏天吃一碗冰脸可谓是一件极爽的事情,特别是柳三娘做的,那但是麻、辣、咸、甜,香五味兼备,清风凉口。
没等徐明远出声,小玲玲便是开口说道:“娘,你的面条可下了好一会了。”
刘姓墨客这般激愤,柳三娘倒是面色稳定,似笑非笑地说道:“我一个妇道人家是不懂甚么贤人之言,却也晓得甚么是耻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几十岁的人还要家中老父老母扶养,举手之劳而不肯帮衬邻里,难不成这便是是书中圣贤所授?”
曾清怡正小口吃着面条,这冰脸味美又爽口,很合她胃口,不过听了柳三娘的话,不由一噎,神采一红,捂着嘴咳嗽了起来。
柳三娘将手里的面条全丢锅里,把锅盖盖上,看着拎着蔬果的徐明远有些抱怨道:“跟婶还这么客气干吗,你和道长在山上啥都没有,这些都是大伙给你的,你都带归去吧,婶这啥都不缺。”
徐明远顺手将方才倒的凉茶推到了曾清怡的面前,之前小玲玲拿过来的那壶凉茶曾清怡但是一口都没喝到。
曾清怡在徐明远劈面坐下,听着柳三娘的话也是有些不晓得该如何回好,毕竟徐明远但是曾夫子带进书院的呢。曾清怡想了想,才是点了点头说道:“徐明远是进了书院。”
柳三娘听此,轻叹了口气,有些怜悯地看着徐明远。
在一旁的小灶忙着上面的是个三十几岁的妇人,头发简朴盘着,穿着虽朴实,却也难掩风味,和小玲玲有七八分相像。现在已经到了饭点,已经有三张桌子坐满了人。
“你呀,从小就鬼机警,不过这才进书院就筹算要科考了,也太焦急了吧。”柳三娘摇了点头数落道。
不过没等他走远,柳三娘又是不慌不忙的说道:“哟,您老这么急着走,面钱还没给呢,我家那位没啥本领,不过如果碰上吃白食的,手里的水火棍但是比我说的话厉还害着呢。这不您还没落第呢,就是告到衙门去,理也在我这呢。”
见曾清怡点头,本来还觉得是徐明远吹牛的柳三娘不由一愣,接着便是暴露了欣喜之色,放了手里的木勺,两步走到桌前,看着徐明远说道:“他们都说崇州书院是出官老爷的处所,明远,你可得好好学,过两年也去考个状元返来。”
路旁有个小面摊,固然只是用茅草简易搭建的,但也除了上面的处所,还摆了四张方桌,比起那些坐在小凳或是直接席地而坐的小摊贩还是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