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行在路上[第2页/共3页]
将一张宣纸铺在竹箱上,用镇纸压住,研了墨,羊毫悄悄一蘸,端坐,低执,枕腕,便是直接在宣纸上写起了小楷。
现在驴车停在了官道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不过有吃得、有喝的,倒也不至于过分难受。
米苍山顶道观前,清玄负着双手,长须被风吹得微微拂动,倒是平增了几分仙风道骨。他双眼微眯着,看着东北方向。
至于烧饼、馒头之类的东西,也是垒了三个竹篮,如果这些东西不会坏掉的话,充足徐明远一起吃到长安了。
并且就像他师父说的,真有劫道的,也看不上他这类穷酸墨客,那些背囊鼓鼓的贩子,哪个不比他油水足。
徐明远回绝了很多富商嫁女的要求,大笔的钱也是一概不收,只是拿了众富商一同嘉奖给上署墨客的银子里的一份。徐明远可不想因几十两银子就欠下情面,那样还不如直接从周斌杰那边拿了。
把衣服重新叠好放回包裹,徐明远拿过曾清怡送的阿谁紫色包裹,内里是一件紫色窄袖长衫,袖口用金线绣着几朵祥云,摊出来只是看了一眼,他已经肯定这件紫衫绝对称身。要说对徐明远身材的熟谙,除了他本身,接下来的恐怕就是曾清怡了。
别的不说,光是熟鸡蛋就有六七十个,徐明远就是一天吃两个,吃到长安都不必然能够吃得完。
徐明远先把柳三娘送的阿谁包裹拆开了,是一双玄色的短布靴,比徐明远脚上那双已经磨得只剩一点底的旧靴子好了不知多少。
小时候和师父下山云游,吐蕃的戈壁里过过夜,北黎的草原上挤过蛮人的帐篷,在南诏丛林里抓过鸟,乃至还在东海边上住了两个月,要不是没有合适的海船,他们师徒俩就出海去找那蓬莱仙岛了。
月上高梢,徐明远进了车厢,吹了油灯,拉过一角被子盖在肚子上,看着乌黑的车厢顶,开端思虑这一起去长安的开消了。
吃了鸡蛋,四顾野茫茫的徐明远临时没有想到甚么好的体例,把车厢两旁的车帘卷起,棉被卷了卷靠到车厢后,找个舒畅的姿式躺了上去,顺手拿过了那三个包裹。
楷书、隶书徐明远自小练习,后练行书,最喜的还是豪宕安闲的狂草。这练字是自小就养下的风俗,每天天都要写一点,不然轻易手生。
若非吐蕃、北黎缔盟,而圣上体恤民情,不肯百姓持续糊口在战役当中,不再掀兵戎之争,大宛的国土恐怕比现在还要大上很多。
半个时候后,徐明远把笔搁在了砚台上,转了转有些发麻的手腕,看着宣纸上的字,长出了一口气。
徐明远把衣服和鞋子重新包好,放到了车厢上面的隔层内里,路上还是穿戴旧衣服合适,到时候入了长安再换上新衣,倒也能制止掉很多在书院时的那些费事。
至于在山上时和师父说的那拦路的贼人,徐明远也不怎担忧。当今圣上是个贤明之君,二十年前安定天下狼籍,励精图治,西击吐蕃,北拒北黎,南降南诏,东灭吴越,大宛帝国已然是这世上第一帝国。
将香囊直接挂在了腰间,鞋子放在一边,徐明远拿过苏依梦送的蓝色包裹翻开,动手的是一件质地上佳的蓝红色对襟长衫,款式宽松,应当要很多银子。
以是说徐明远虽没单独出过远门,可要说出蜀的这条金牛道,他但是走了不下五回了。虽说还是记不得详细的门路,但是这一起下来到了哪,贰内心还是稀有的。
徐明远身上有十两银子,除了他之前存着的,有六两是那些富商对他的一点小意义。六两银子对于那些富商来讲不算甚么,对于浅显百姓来讲可不是个小数量了,充足一家人吃用几个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