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殊途同归[第1页/共4页]
耀文和耀廷两个在西院足不出户苦读,文才比他两个还刻苦些。西院里竟日书声不歇。王翰林冷眼旁观两三日,才叮咛柳氏给两个侄儿再添小我使。柳氏嗔着老爷吝啬,道:“一人一个也使得。”
耀廷笑道:“三哥,你不想娶都城的美人,为甚么上回人家来讲亲,你一个字不听把人家赶走了?”
“二婶有甚么不是?”耀廷不平气的说:“我感觉二婶挺好的呀。”
作者有话要说:书评区越来越热烈了,奴家好生欢乐啊
耀祖挨了半日的打,郎中替他伤口上药又疼的了不得,事毕黄氏给他喂了一碗燕窝汤,闭上眼睛就睡着了。耀文和耀廷看他能吃能睡,晓得打的不重,辞了黄氏出来,两个也不回西院,走到后门喊守门的,说是要踏月逛逛。
王氏固然软弱,实在内心明白二哥这般造作都是为她。丈夫孤傲,实不能叫他寄人篱家。然她和儿子在哥哥家住着,听任丈夫一人在外她又不放心。哥哥这般安排恰好,既不叫儿子刻苦,也全面了丈夫的面子。是之前脚将钥匙拿到手,后脚她就两文钱买了一柄大扫把把新屋打扫洁净,问哥哥借了几小我,顿时搬了出去。
“你为了书院又何尝不是在省吃减用。”柳氏笑看王翰林,道:“富春猪肉四文钱一斤,粮食也不贵。我便与你算一日三十文钱,充足姑太太一家用饭了。一个月九百文,一年一万钱。现在一两银子能换一千一百钱,就算十两银子罢。十年也才一百两。再与他五十两典房的钱,想来也是够的。他如果有出息,进京赶考的花消你做娘舅的再与他出也是应当的。”柳氏把算盘抖了一下归位,笑道:“一百五十两充足了。”
“二婶不姓黄!”耀文摇着头道:“前头二婶才没的时候,耀宗才两个多月大,黄家老太太亲身去都城把耀宗抱回富春来的,厥后就说把黄九姨嫁给二叔做填房。我记得二叔为了这事还特为回家找爹筹议。当时我就在爹的书房里玩,爹和二叔觉得我小不懂事,说话也没背着我。”
兄长发怒,王氏不敢则声,然一提回张氏族居,便是点头。王翰林被她气的半死,无可何如说就在梅里镇与她赁几间屋住,王氏才承诺了。王翰林和柳氏伉俪久了,行事也是个喜好利落的,看不得妹子粘呼呼软拖拖仿佛一块江米糕。既然妹子承诺了,他就立即令人喊了牙子来,问得镇上有人典房,拉着王氏就去看。那处屋子也有六七间屋,房东人等钱用,八十两便肯脱手,王翰林便称八十两银买下,另写了契纸再典与妹子,道:“这是我典与你住的。剩的几十两银与你安家糊口。候你家文才落第另置大宅,你再还一百两银与我。”
“也是,文才这个孩子学问是好的,父母俱在还要借居在娘舅家读书,只怕孩子内心也委曲。”王翰林便问老婆:“借多少合适?”
精华微微点头,也不言语。女儿俄然这般沉默,柳氏内心倒是吃了一惊。恰好院门响,小丫头提水出去,柳氏便站直来走到门边看梨蕊洗汤司令(煮开水的壶,雅称汤司令),在内心策画要不要先让老田妈去探听一下张文才的品德脾气。
精华想到张文才为了保护她和大哥争论,又是感觉恼,又是感觉羞,另有一丝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欣喜。听得母亲提到姑太太,她低下头摩挲帕子上绣的一朵小红花,不晓得如何答复才好。
“早晨再和你父亲筹议走门路罢。”二儿子眼看就要返来,柳氏也欢乐,浅笑道:“方才我劝说你爹爹乞贷与姑太太搬出去。你爹爹已是承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