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盈盈一水间4[第1页/共2页]
当年,他还是顾云渊时,金殿里数次请婚,大胆张狂;风府石榴花前,更是劈面直舒情意,恣情妄为。
朝臣们却未主动消音,反是更加正视,乃至有朝臣说,清徽君久病难归,女王应休夫,另行婚配,另有的大臣干脆将自家面貌姣美的儿子领至宫中,道愿奉子以侍女王。
他远远跟着风独影,看她径往泱湖方向走去,因而他脚步一转,去了凤影宫。殿前梧桐树上栖着的青鸟已与他熟谙,见他到来,扑腾着翅膀飞近,“嗄嘎”鸣叫。看着青鸟,他将画卷举起,“你若真有灵性,便将这画送回给他。”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注○3】
徐史答道:“为天下六大书院之一,颇多学子前去肄业,历朝亦曾出过很多名流大儒,只是乱世之人食不裹腹,便是有些余钱者亦是礼聘武师,习三招两式以保性命,是以这些学院都日渐声微无人问津。及自本朝初立,太宰……雍州丰王当年任太宰时曾颁令重修各府学院,元鼎二年时又以文取士,一时天放学子向学,文气渐起,这六大书院才渐复申明。”
写罢搁笔,笔落在笔架上的清响令她蓦地回神,看着墨迹淋漓的那行字,她顿心跳如鼓,瞬即便伸手欲毁墨迹,可指尖触及画图,目光触及翠鸟,心弦一颤,竟是不能动手。
自从清徽君在山下的学院里经验了那些人后,这一月来每天都有人来别院拜访“易先生”,他们竟然到现在都不晓得清徽君的身份,可清徽君说不准说破了,只说本身姓易,新近迁来浅碧山定居的。那些人很多捧着书来找清徽君切磋学问,还想请清徽君去书院里抢先生。前者,清徽君倒是欢迎,常与他们坐一处品茶论文,后者倒是婉拒了。书院里这些人常来倒也好,有他们伴着清徽君,日子过得更是畅怀。
心慌意乱下,她把画图一卷,重塞回木盒,然后搁置书架上。
东溟海边,他化作游子易三,“逼”她喝最讨厌的药,陪她落拓逛街,引她飞针绣花,让一只雏鸟出世于她的掌心……做那些事,他老是和顺又安闲,而她仿佛老是无可何如,最后却又是心甘甘心。
他还赠她青鸟,让她把那些无人可诉的“故事”说给它听。
青鸟歪头看了他半晌,然后“嗄!”的一声,探爪抓过画纸,一个展翅飞起,半晌间便不见踪迹。
奴婢香仪跪呈
浮滑的,密意的,强大的,和顺的,安闲的,萧洒的……各种面孔的久遥,就跟着那些相处过的点点滴滴涌入脑海。当年当日未曾上心,此时现在才发明,本来他是那样的体味她,晓得她,体贴她,老是以他的体例奉告她,他要与她……并肩而行。
风独影看完信了,便取出盒中那一尺长的纸卷,于书案上展开,顿时面前一亮。
她师从玉言天,亦是文武双修之人,只是赋性更加偏好干脆利落的武学,但不代表她不知文学之首要,是以听了禀告后,脑筋里一个恍惚的动机闪过,但当时也只是想想罢了。只因当前除却朝政繁忙外,还很有些闲事令她沉闷。
一池碧水,一丛杜鹃,一只翠鸟。
清波澄彻见底,红花如霞似火,而翠鸟羽翅鲜妍,神态灵动,简朴直是呼之欲出。
……
而在她身后,杜康跟从着的脚步一顿,转头看向书架上的木盒,然后走了归去,启开木盒,展开画图,定定看着半晌,将木盒放回原处,画卷却握在手中。
她看着那行字,耳边俄然响起当日帝都风府里五哥白意马念过的那句“不学兰香中道绝,却教青鸟报相思”便有些神思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