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下何限3[第2页/共5页]
那喝声在六合间荡起隆隆反响,仿能撼天动地,直震得玹城之上民气惶惑。
鼓声隆隆,号角长鸣。
《东书?本纪?威烈帝传》记:元鼎三年六月二十四日,帝率军攻破癸城,守将伏桓毙于凤影将军剑下。
山岗上,风独影瞻仰夜空,星月明灿,心头欣然失落。
七月一日,风独影攻破邩城。
此人是偶尔路过?还是……
伏桓并没有答话,他只是握紧刀柄,然后沉声叮咛:“叶将军守东门,秦都尉守西门,李将军守北门。”
“射出箭书:雄师三日不攻城,是降是战,望北海王慎重。”东始修高踞顿时遥指玹城。
七月十一日,风独影抵颧城,守将开城投降。
此人是谁?为安在此吹笛?
身后诸将听得,面面相觑,皆满怀暗淡。
但是……如许的女子,在那一片华耀的光芒以后,常常掩着累累伤痕。
东军策动守势,北军严阵以待。
“盾甲!”幸存的将士大呼。
滑轮转动,吊桥缓缓放下。
只闻方才笛音,倒好似独为癸城吹奏,只为安抚着大战后怠倦麻痹的兵士与逝去的英魂。
“本将风独影。”那声音清如凤鸣,在这喊杀震天的疆场上,还是清楚入耳。
山岗上的人闻声回顾,莹莹月华勾画出半张侧容,遥眺望去,那眉眼弧线模糊了解,飞纵中的风独影瞟得,顿心神震惊,真气一散,身形便往下坠去,她赶快收敛神思,借着下坠之势飞落树梢,然后再次提气跃起。
当癸城守将伏桓率世人赶到城楼时,便见劈面东军已布阵以待,盔甲如银,红缨似火,气势滔天,城楼上诸将看得一阵心惊肉跳。
很快,城楼竖起了坚固的盾甲,北军一个个都躲在铁墙以后。而在射出第一批弩箭之时,东军早已抬着云梯在铁箭的保护下冲向了城前,现在见北军满身都躲入盾甲以后,东军立即将云梯架上了城楼,如银蚁般敏捷爬上城墙。
“嘎!”一声清澈的鸟鸣响起,然后一只玄色大雕自夜空飞掠而来,刹时便至山岗。
“让开!”一声清喝响起。
……
七月八日,东始修攻破佃城。
“儿郎们,与朕取下癸城。”那语气非常平常,那声音亦不昂扬,可当那手悄悄挥下,自有君临天下之王者气势。
或许在蒙成内哄的那一刻起,就已必定了本日之局,又或许在更早之前,当他们的大王于王宫大殿前放下豪言壮语要征服他朝膏壤之刻,便埋下了亡国之祸。
徐史愣了愣。
正在这时,蓦地一缕清澈的笛音飘来,淡淡的却在这沉默死寂的疆场上分外清楚,一时统统人无不惊奇。
这一战,固然东始修说了要正面强攻,但他亦清楚,已无退路挟破釜沉舟之决计的伏桓必是死守,那样,即算他能拿下癸城,必也会丧失惨痛。
“呜!呜!呜……”
固然攻城获得大胜,只是内心,却难有一丝胜者的高傲与欢乐。
护城河前的风独影瞻仰城楼一眼,然后再次腾空跃起,半途中足尖在城墙上一点,身形便飞至城楼,人未落下,凤痕剑已挥出,刹时便是数名北军倒下,而她的目标并不是这些北海兵士,身形再次跃起,直往伏桓飞去。
看那人,奔腾半空。
东军终究要攻城了?!
“叮!”目睹剑光袭来,伏桓赶快举刀一档,剑光散去之际,只瞥见一双冰亮如星凛烈如焰的眼睛。
“陛下且慢。”一旁随军的侍中徐史打顿时前,“现在我朝胜局已定,北海孤城一座。陛下御驾亲征至此,何行箭书,当派使臣携诏堂堂正正入城,由北海以百米锦仗之仪接书,才显陛下之圣君风采,亦彰我天朝泱泱大国之派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