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康宅洗儿(二)[第1页/共2页]
康达智为沙州商户之首,身上有朝廷任下的大萨保之职,粟特贩子、市中同业皆来道贺自不必说。沙州头面上的人物几近也聚齐了,敦煌城的父母官张伯庸、沙州大族榜样索氏,亦携眷而来,连向来不喜聚饮欢宴的拂耽延,也是给足了面子,带着随向来了。
华服公子淡笑着推委,直说本身不过是一介俗人。席间心机矫捷的那几个已然醒过味儿来,索家大郎母家的表兄,柳夫人的亲侄,索庭与张伯庸又是那般巴结,只怕……只怕再无旁人,恰是兵部侍郎柳奭嫡子,柳爽。
索庭转了转眼,将身边那位贵公子的神情瞧得清楚,忙道:“延都尉离长安久矣,如何能知长安现在的风采。”他向身边展了展手臂:“这位鄙人母家表兄,前日才自长安到的沙州,约莫还能同我们描讲一番。”
风灵想着平素康达智佳耦待她的好,这会儿用得上她之处,那里会懒惰涓滴,自是打起万分的精力,尽力以赴。
几次捶打成条,再蒸煮成的粉白豚里脊,撒上翠绿细碎的芫荽,唤作“白龙曜”,鲜爽弹牙;活虾掐头去尾,烤得半白半红的为“光亮虾炙”,制法简朴,可贵的倒是活虾;热烈昌大的“红羊枝杖”……
食盒在黑檀食案上被一一揭开,巴掌大的小瓷碗内里浸了一枚肉丸,肥瘦清楚,汤水清澈,间中漂泊着鸡卵花,仿若春花盛放。“汤浴绣丸。”进食盒的婢子轻声将菜名儿说了一遍,便退身出屋。这道菜尚算平常,只是鸡卵花漂得新奇,味道也平淡。
“鄙人即便身在长安,多数工夫也是耗在虎帐内,并不识风雅,叫诸位见笑了。”拂耽延拱了拱手。倒并非他谦逊,倒是当真不懂欢乐场中的那些门道。
一段琴曲渐消,婢子们奉上酒壶酒盏,自是康家自家的葡萄酿,另有活炙的鹑子“箸头春”奉上,欢腾的笛子正奏起江南的小调。
再说那鼓乐,不但不见扫兴的胡姬伶人,连乐声也停了好久,再不拘末节的人,也渐觉康达智接待不周。
孩子很快被送回米氏身边,回至后院,母乳仆婢们却不买那端庄名儿的账,仍旧“阿团,阿团”地叫着,因是风灵感觉他粉团团地惹人怜,先唤起了这个乳名儿,引得米氏哈哈大笑,故那些人跟着这么唤,也不怕自家阿郎娘子不悦。
“康兄莫不是……莫不是将栖月居的人请了来吧?”那人犹疑地问道。
席间有见多识广的豪商富商,亦有如索庭那般惯会吃苦的纨绔子,一提栖月居大多传闻过,“但是江南道的栖月居?康兄好大手笔。”世人啧啧称叹,康达智摸着脸颊上的髯毛笑而不语,满脸尽是对劲。
女眷们自年节被突厥人这么一闹以后,少了很多集会乐子,百无聊赖至初夏,康宅的洗儿宴倒成了世人翘首瞻仰的一桩事。
乳母抱了穿金裹银的襁褓出来,康达智遵循粟特族人间代行商的风俗,将一小块石蜜在小儿口中放了放又取出,寄意口蜜会道。接着当众宣了小儿的名讳,出人料想的是他却未替孩子起个粟特名儿,而是仿着唐人的惯常,取了定业二字。
一朝晨康达智尚放心不下,特地转到后厨叮嘱风灵,恐帮厨的不得方法,拂耽延、索慎进及张伯庸三席须得她亲身脱手制了才行。
可惜到了正日子那日,风灵却不知她们将那些从她店铺内购走的绸料,穿成了如何的花团锦簇,也不知她们争奇斗艳的成果如何。
张伯庸跟着笑道:“柳公子莫要藏掖,也好叫我们这些化外之人见地见地长安富强。”
日中时分,羯鼓、琵琶、琴瑟、箜篌一齐止住,康达智请了诸位退席,一色的黑檀木食案,每案上一只天青色小瓷盏,盏内凉透了的青梅茶,微酸清爽,模糊似有婢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