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战东夷[第1页/共3页]
寒浞当然不能给姒相任何能够苟延残喘的机遇,扫荡夏王室残渣余孽的号角已经吹响……寒国兵分三路反击,左军由寒浇统领攻打斟灌氏,固然斟灌氏首级姒开甲带领军民搏命抵当,但终因寡不敌众,国破身故,斟灌氏的国土成了寒浇的封邑。右军由寒戏统领攻打斟寻氏,斟寻氏首级姒木丁也主动整武备战,两边在潍水(今潍河,山东省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一条河道)展开苦战,斟寻国的舰船被寒戏派出的“水鬼军队”凿沉,最后全军淹没,姒木丁壮烈就义,斟寻氏的领地成了寒戏的封邑。自此寒国雄师已胜利剪除了夏王朝残存政权的左膀右臂,寒浞亲帅中军直捣帝丘,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攻破了夏王朝的陪都,擒杀姒相,大肆屠城,焚毁宗庙。夏王朝上至王公贵胄,下至草民黎庶不是被杀,就是被掳去做了仆从,夏王朝鼎祚间断,临时宣布灭亡。
少康打小聪明聪明,长大后更是出落得文武双全,带领才气出类拔萃,很快就获得了外祖父的赏识,遂任命他为有仍国的牧正(牧官之长,主管畜牧业)。可惜好景不长,寒浞晓得少康躲在他外公家,就绞尽脑汁想着如何撤除他,少康感觉呆在有仍国已经不平安了,干脆不辞而别,连夜逃往有虞氏(姚姓,舜帝后嗣)的部落。
靖康之变时(1127年),金兵大肆南下,将东阳城焚劫一空,州治县治移往南阳城(因位于南阳河以南而得名,站在县城四周的高山上俯瞰城池,其形如一头卧牛,故别名卧牛城),并前后置于金、元的统治之下,期间屡遭烽火苛虐,仍然耸峙不倒,固执地保存了下来。明洪武初年,省会正式由Y县迁至济南,而后历经明、清、民国,一向到建国今后的1986年撤县设市,南阳古城作为县治首选的职位从未被撼动。
仰仗这点家底,少康韬光养晦,励精图治,一点点强大了本身的气力。他四周歌颂先祖大禹的功德,感化了很多流亡在外的夏后氏遗民,又争夺到了以伯靡为首的一批夏朝旧臣的大力支撑,回归者纷至沓来,国力大增。
夏后相先是投奔斟灌氏(姒姓,宗室,夏王朝的一个方国,在今山东寿光境内)和斟寻氏(姒姓,宗室,夏王朝的一个方国,在今山东潍坊境内)临时找个居住之所,然后筹办借助同姓方国的力量,重整旗鼓,杀回旧都,光复国土。可惜此时贤明神武的后羿却被胜利冲昏了脑筋,开端妄图吃苦,歌乐燕舞,腐蚀出错,就被他宠嬖的奸相,同时也是他的义子寒浞(东夷寒国人,妘姓寒氏,出自火神回禄苗裔伯明氏,方国在今山东潍坊境内)给暗害了。
十月怀胎期满,转眼间就到了即将要分娩的日子。对于一个称职的母亲来讲,临蓐无疑是痛苦的,却也是非常幸运的。命途多舛而又坚毅刚烈的后缗生下了一个安康的男孩,取名叫少康。
少康见报仇复国的机会已到,便开端运营打击寒浞。他先派女艾(中国有史记录最早的女间谍、女将军,上古期间女人也是能够领兵兵戈的,比方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就是一名运筹帷幄的大将军)潜入寒浞宗子寒浇的封地,女艾将汇集好的谍报奥妙送出城去,然后与城外的王师里应外合毁灭了浇,夺了他的地盘。与此同时,少康又派宗子季杼(史载最早发明用兽皮制作铠甲的人,同时也是夏朝鼎盛期间的一名君主)去攻打寒浞的另一个儿子寒戏,并且大获全胜,占据了其封地。
太康卒后,其弟仲康继位,但他只是一个傀儡,大权都把握在后羿手里。后羿统辖朝政,专断专行,飞扬放肆,压得仲康喘不过气来,没过几年仲康也烦闷而亡。仲康一死,其子姒相担当傀儡君位,后羿自忖颠末几年的运营,他已在中原个人中站稳脚根,又感觉夏后相这厮碍事,干脆把他赶出了都城,本身登极其王,史称“后羿代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