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封神演义》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77章 周武王鹿台散财(1)[第1页/共3页]

坛上香风绕圣王,军民嵩祝舞霓裳。

本日还归民社去,向来天意岂容私。

旁有东伯侯厉声大言曰:“大王此言差矣!天下之至德,孰有如大王者!今天下归周,已非一日,即百姓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谓大王能救民于水火也。且天下诸侯景从云集,随大王以伐无道,其恋慕之心,盖有自也。大王又何必固辞?望大王俯从众议,毋令世人绝望耳。”武王曰:“发有何德,望贤侯无得执此成议,还当访询有众,以服天下之心。”东伯侯姜文焕曰:“昔帝尧乃至德克相上帝,得膺大位;后生丹朱不萧,帝求人而退位,众臣举舜。舜以重华之德,以继尧而有天下。后帝舜生子商均亦不萧,舜乃举天下而让之禹。禹生启贤明,能秉承夏命,故接踵而传十七世。至桀无道而失夏政,成汤乃至德放桀于南巢,代夏而有天下。传二十六世至纣,大肆无道,恶贯罪盈。大王乃至德与众诸侯恭行天之讨,今大事已定,克承大宝,非大王而谁?大王又何必固逊哉!”武王曰:“孤安敢方禹汤之贤哲也。”

积粟已无千载计,盈财岂有百年期。

纣王剥削吸民脂,不信当年放桀时。

话说武王来至摘星楼,见余火尚存,烟焰未绝,烧得七狼八狈,也有无辜宫人遭在此劫,另不足骸未尽,臭秽难闻。武王更觉心中不忍,忙叮咛军士:“快将这些遗骸捡出去安葬,无令透露。”因谓子牙曰:“但不知纣王骸骨焚于何所?当另为捡出,以礼安葬,不成使透露于六合;你我为人臣者,此心何安!”子牙曰:“纣王无道,人神共愤,本日自焚,实以是报之也。今大王以礼葬之,诚大王之仁耳。”子牙叮咛军士:“检点遗骸,毋使稠浊;须寻纣王骸骨,具衣衾棺椁,以天子之礼葬之。”先人有诗叹成汤王业如此而尽:

江山还是承柴望,社稷重新乐裸将。

朝歌城内筑禅台,万姓喝彩动八垓。

又伤炮烙之刑,作诗以纪之,诗曰:

积山尸遍野,漂杵血流河。

岐山鸣凤缠祯瑞,殿陛赓歌进寿杯。

惟大周元年壬辰,越甲子昧爽三日,西伯侯西岐武王姬发敢昭告于皇天后土神祗曰:呜呼!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殷受弗克上天,自绝于命。臣发承祖宗累治之仁,列圣因循之德,予小子曷敢有越厥志,恭天承命,底商之罪,大正于商。惟尔神祗,克成厥勋,诞膺天命。予小子方日夜祗惧,恐坠前烈,敬修未遑。无法诸侯、军、民、耆白叟等,疏请再三,众志诚难固违。俯从群议,爰考旧典,式诹谷旦,祗告于天、地、宗庙、社稷暨我文考,因而日受册、宝,嗣即大位。仰承中外靖恭之颂,天人协应之符,庆日月之照临,膺皇天之永命。尚望福我维新,永终不替,慰兆人胥戴之情,垂累业无疆之绪。神其鉴兹!伏惟尚飨。

武王受了册、宝,即天子位,面南垂拱端坐。乐奏三番,众诸侯出笏,山呼“万岁”。拜贺毕,武王传旨,大赦天下。世人簇拥武王下坛,来至殿廷,重新拜贺毕,武王传旨,命摆九龙饰席,大宴八百诸侯,君臣共乐。世人酒过数巡,俱各欢乐。百官觉已深沉,各辞阙谢恩而散。先人读史,见武王一军装而有天下,君臣和乐,作诗以咏之,诗曰:

苦陷忠良性独偏,肆行炮烙悦婵娟。

话说众诸侯俱上了九间殿,只见丹墀下大小将领、头子等众,跻跻跄跄,簇拥两旁。子牙传令:“军士先救灭宫中火焰。”武王对子牙曰:“纣王无道,残虐生灵,而六宫近在肘腋,其宫人、宦寺被害更惨,今军士救火,不无涉及无辜;相父当起首严禁,毋令复遭谗谄也。”子牙闻言,忙传令:“凡军士人等只许救火,毋得肆行残暴,敢有违令妄取六宫中一物,妄杀一人者,斩首示众,决不姑惜!汝宜悉知。”只见众宫人、宦寺、侍卫、军官齐呼:“万岁!”武王在九间殿驻跸,与众诸侯看军士救火。军人猛昂首,瞥见殿东边有黄澄澄二十根大铜柱列举在旁,武王问曰:“此铜柱乃是何物?”子牙曰:“此铜柱乃是纣王所造炮烙之刑。”武王曰:“善哉!不但临刑者甚惨,只本日孤观之,不觉心胆皆裂。纣天子可谓残暴之甚!”子牙引武王入后宫,至摘星楼下,见虿盆内里蛇蝎高低翻滚,白骨透露,骷骸乱滚;又见酒池内阴风惨惨,肉林下冷露凄凄。武王问曰:“此是何故?”子牙曰:“此是纣王所制虿盆,殛毙宫人者;摆布恰是肉林、酒池。”武王曰:“伤哉!纣天子何无仁心一至此也!”不堪伤感,乃作诗以纪之,诗曰: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