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定国府[第1页/共2页]
下车后,立时有人上前来扶了我随母舅一行从正门出来,秀娘则被一管事模样的人从侧门领去了别处歇息。此时院内的门厅处,出来了一群人在驱逐,来不及细想诘问,只好先随了母舅走上前去。
我从速挪上前去,母舅和舅母扶外祖父斜躺了起来,便利他细心打量我。
“娘亲……”我跪上前去,摩挲着娘崭新的牌位,泪水无声的淌落。
轩儿便是哥哥沈宁轩,年方20,已是一名小将,跟着母舅在边陲历练。母舅沈丛云,护国将军,官居从二品。父子长年驻守在我大周鸿沟岭水一带,为国邦的安宁和百姓的安宁忍耐边关的艰苦孤单、思乡之情。
没有多余的酬酢,母舅又从速叮咛舅母:“速速带她和轩儿去见爹爹。
母舅点了3柱香,插于供奉的香炉内,在我身侧跪下:“娘亲,儿子不孝,现在才帮您找返来mm。现在,mm她终究能够长伴在您摆布了,您不必再为她日夜惦记。mm的孩子,我也替您带返来了,她生的和绛云小的时候一模一样,我会替您和mm照顾好她,不会再让她受一点的委曲。”
外祖父的身材挣扎,本来板滞的目光俄然间像找到了目标,两行浑浊的泪水从眼尾处掉下来,有力的抬着双手,似是要抓住我。
母舅一进门就冲上前去,握住外祖父的手:“爹爹,不孝儿子带领孙儿们,返来看您了!”
我等一行人穿行过正厅内堂,去到北房的一个小院里,院内鱼游鸟鸣,草木苍翠,盛暑之下,也令人顿生清冷安好。院子的前刚正中位置,就是外祖父――大周国战神“定国将军”的下榻之处。
世人皆是不语,表情俱是沉重非常。稍后又返回前厅,一一落座后,母舅这才一一贯我先容别人。定国府虽是门庭显赫,但外祖父治家森严,从外祖父到母舅,皆只要正妻,并无妾侍,家中人丁亦非常简朴。外祖父只要一子一女,我母亲流浪早逝,母舅长年驻守边防,宁轩哥哥近年渐习军务,跟去了母舅身边历练,此番才一同返家。舅母是本朝尚书大人沈清之幼女,虽是四十如许,又生养了两个孩子,但身形面貌仍然保养得有如三十开外的少妇,窈窕端仪。外祖父房中所见的那名珠翠少女,是母娘舅母的掌上明珠――如霜。如霜大我两岁,是我的姐姐。只见她柳眉如烟,睛若秋波,樱唇一点含嗔带笑。我待向她施礼,她已伸手将我扶住:“常日里常听娘亲提起姑母,莫不是月貌花容,仪态万方,总怒斥我没学到一分半点,引我神驰,今番见到了mm,当知所言非虚了。”
待汤药取到,王太医又缓缓的将所插入银针一一拔出,舅母亲身执汤碗,喂外祖父服药后重新躺下闭目歇息。母舅悄悄挥手,表示我们都跟他出去,只留下两个丫环和王太医,持续在屋子里守着。
我与娘亲的面貌有7分类似,外祖父许是想起他那薄命早逝的女儿来了,更是老泪纵横,伸着干枯衰老的双手抚摩着我酷似娘亲的脸。
佛堂内,檀烟环绕,菩萨慈和。菩萨的下方,立着沈家历代先人和逝者的灵位。此中,我娘作为后辈悄悄的躺鄙人侧。
回家,马车一起颠簸得甚是短促,驶向我前路未知的方向,连晚间都是在连夜行走,我心中有些疑虑,但不好多问。连赶了近3日的路程,终究回到了母舅所说的娘亲故里――朝安。
我冲榻上方的外祖父恭恭敬敬的磕了3个响头,“不孝外孙女以宸,见过外祖父。”
“宸儿听母舅唤刚才那位大夫为太医,既是宫里出来的,医术想必是非常了得,外祖父的病,莫非就全无但愿了吗?”我亦是一脸沉痛,没想到仓促赶回的相认,竟是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