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节 第一桶金[第2页/共4页]
太史慈本就敌手中的这把宝刀爱不释手,现在目睹蔡吉和管承都说要将刀送给。因而他也不扭捏推让,而是利落地还刀入鞘抱拳道,“那慈就恭敬不如从命。谢府君赠刀。”
“吾看是公孙度大手笔吧。”蔡吉轻抚着生丝意味深长地呢喃道。
“喏。”管承一个抱拳领命道。实在不消蔡吉提示管承也早就让将贡船那刺眼的帆船换了下来。只是他们没像蔡吉这般连船身都要改色彩。
“此番我部共掠得铠甲五百件,刀一千把,稻谷八百担,杂粮两百担、生丝五百担,貂皮五十张,另有海船一艘。”水寨大帐内管承对劲洋洋地将向蔡吉与太史慈汇报着水军初战战果。
既然自行种水稻临时实现不了,蔡吉只好将手中的稻子朝筐里一丢,又打量起了另一件她感兴趣的战利品来。那是一柄四尺多长,手柄尾端铸有一龙雀纹样圆环的长刀。乍一看上去有点像后代的日本刀。但其刀身笔挺又与这个期间的长剑有几分类似。不过此刀表面虽看着纤长挺直,可实际上却非常沉重,乃至于蔡吉得用两只手才气勉强将其捧起。加上蔡吉本身就对刀剑等冷兵器不甚体味,因而她只好乞助于一旁的太史慈道子义兄,汝来看看此刀如何?”
却见蔡吉低着头如有所思地说道唔,人选倒是有一个。但还需稍作安排才行。”
“这些贡品当然是直接分了了事。主公,这屋子里的三成贡品归汝统统,另有四成贡品归官府,我等水寨只留三成便可。”管承遵循海贼的分派体例将战利品分红了三大部分。
据史乘记录,三国时司马炎就曾一次遣人造刀八千把;刘备曾令工匠造刀五千把;孙权则命人造刀一千把。这些还是在魏、蜀、吴三国定型以后的手笔。而眼下正值诸侯盘据的混战期间,一千把刀对一方权势的意义不言而喻。倘若公孙度黑了他一票军器,他回有何反应?想到这里蔡吉不由收敛起了笑容,回身向管承问道子奉,汝等此次买卖做得洁净否?此事会否让公孙度晓得?”
很多年后黄海上传播起了一个骇人的传说,说是每年六七月都会有火龙自海底冒出吞噬海船,所遇之人无一幸免。不过既然说是无人幸免,人们又如何吞噬海船的是火龙,而非风龙、水龙、雷龙。对此世人的说法各有不一,但有一点能够必定,这传说最后是从山东半岛本地传播而出的。
管承听蔡吉如此一问赶紧答复道不瞒主公,稻子太费水,眼下又比年大旱,连地里的麦子都快枯死了,谁还敢种稻子。就算是三韩也只要弁韩境内的东津江与万顷江那片能种稻子。其他地界种的还是杂粮。”
蔡吉听罢管承的汇报欣然点头道诸君辛苦了。此番交战可有毁伤?”
但是蔡吉却摇了点头道不,此事不成莽撞为之。子义兄说得对。稻米、生丝、貂皮皆非东莱所产。稻米尚可配给军士当军粮。可这生丝、貂皮即不能吃,也不能充做军资。且如果措置不当,还会透露吾等劫夺贡船一事。”
baidu_clb_lt_id = "519311";
这不,面对跃跃欲试的管承,蔡吉当即便点头点头道子奉放心,待到下次出海本府自会为汝等配齐火龙。不但如此,本府今后还会让人造出更短长的火器供汝等利用。”
“非也,此刀名为环首刀,乃由汉剑所化,是汉刀,而非伽倻刀。”太史慈一边把玩动手中的长刃,一边向蔡吉解释说,“因为汉剑双面开刃而倒霉于顿时作战、倒霉于劈砍、易折断。我大汉将士为便利与匈奴马队近战,便将汉剑改成这类单面开刃、厚脊的环首刀。故此刀常配于马队,与强弩铁戟交相利用,乃扑杀匈奴马队之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