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节 少年天子[第2页/共4页]
“司隶以外?”
吴硕见刘协为缺粮一事长叹短叹,心想天子虽幼年却心系天下百姓,实乃可贵的明君。身为大汉之臣,理应挺身互助为君解忧。故吴硕当即躬身进言道,“恕臣直言,陛下可暂借些许粮草以充国库。”
“比方冀州袁绍。”吴硕低头点穿道。
且说段融在蔡吉的鼓励与授意下,忙不迭地出发广发豪杰帖之时,中原大地却再一次蒙受了蝗灾的践踏。须知,只要气候合适蝗虫一年能够产生夏蝗和秋蝗两代,故此次兴平元年玄月的秋蝗,实在是之前四月那场夏蝗的后代。因为东莱各县在蔡吉的批示下已在五六月间停止了大范围的灭蝗活动,是以玄月发作的这场秋蝗并没有殃及东莱郡。至于那些在夏蝗发作时忙着屯粮兵戈,疏于抗灾灭蝗的州郡天然是再一次饱受飞蝗之苦。
说实话,刘协对汝南袁氏的印象并不好。汝南袁氏自袁良今后,至其孙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为司空,京子袁汤为司空、太尉,汤子袁逢亦至司空,逢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号称“四世三公”。照理说深受皇恩一门显赫的袁氏本该复兴汉室才对。但是袁绍在董卓西走长安后,却一心想要丢弃刘协,另立幽州牧刘虞为新君。就算刘虞本人决然回绝,袁绍仍不断念,又请他领尚书事,承制封拜,当然此举还是被刘虞回绝了。是以刘协一向一来都对袁绍心存顾忌。乃至于他这会儿对于吴硕的这番发起也是半信半疑。
能够说刘协现下虽只要十四岁,但这十年来颠沛流浪的经历,却让他的心智远较同龄的少年要成熟很多。是以就算明知只是李傕等人手中的提线傀儡,刘协还是以矗立的身姿端坐于朝堂之上,并以沉着的目光看着底下的内侍将米、豆各五升倒入大锅掺水熬煮。
香,实在是香。却不知这粥浓稠如何?想到这里,头戴通天冠的刘协当即起家快步走下御座来到了那一锅米粥之前,伸手向一旁的内侍张口道,“勺。”
要在眼下李傕等人的虎伥遍及朝堂,侍御使侯汶是少数不与其同流合污的朝臣。正因为如此刘协才会将开仓施粥一事交由侯汶来主持,并但愿能借此机遇来收拢民气。可谁曾想侯汶竟会贪墨赈灾之粮。这让刘协即愤怒又是哀思。他愤怒的是侯汶有负圣恩竟做出如此伤天害理之举;哀思的是好不轻易找到个能够拜托的朝臣,成果一试之下是只上不了台面的硕鼠。事已至此,惩办侯汶给长安百姓一个交代已不成制止。但是如何惩罚侯汶却又成了摆在刘协面前的一道困难。固然侯汶做出了如此不齿之事,可此人毕竟是汲引上来的,倘若严惩侯汶,不即是就是在扇他刘协的嘴巴。且李傕等人尚知护短,若这个做君王的都不为臣下担待,会不会被朝臣当作薄情寡性之人?会不会今后以后便再也没有人肯帮?
“既然长安城里没人借粮。陛下何不将目光投向司隶以外?”吴硕意味深长地发起道。
“臣在。”侍中刘其出列领命道。
而此时的刘协则忙不迭地从案牍上的一堆奏折中找出了袁绍的那封奏折,取出玉玺,慎重其事地盖上了大印。当然此时的刘协并没有重视到,在袁绍一长溜的保举名单当中有着一个与他同龄的少女太守——蔡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