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节 离间之计[第2页/共4页]
但是甄耕环顾了荀彧等人一圈并没有说话。曹操见状大手一挥道,“在场诸君皆为孤之亲信。汝但说无妨。”
想到这儿,曹操用心干咳一声打断荀彧的说辞,进而兀自总结道,“诸君言之有理。蔡安贞子嗣薄弱,导致齐国根底不稳。民气浮动,实乃天赐我魏良机。但是惜哉!此前冀州诸强起事过于仓促,未能在蔡安贞产女前成燎原之势。惜哉,惜哉!”
但是蔡吉毕竟有别于男性君,作为女性的她必须亲身承担生养的风险。而她的风险就是其他诸侯的机遇。以是也就怪不得魏国君臣会凑在一起如此当真阐发蔡吉是否再次生子了。这不,时任郎中的杨修就提出贰言道,“槐虽意味三公宰辅之位。然槐之盲怀也,亦可解作怀来人于此。齐主替此女取名为槐,许是想让其继位招赘,也犹未可知。”
但是还未等杨修等人替曹操开解苦衷,忽听殿外有内侍通报说,“启禀君上,校事耕求见。”
蔡瑁听蔡夫人说得在理也跟着点头拥戴起来,“阿姐所言极是。一笔写不出两个蔡字,君上兴则蔡氏兴,君上衰则蔡氏衰。更无庸说余姐弟二人北迁至今深受君上恩泽,于情于理自当极力为君上效命。”
甄耕得了曹操首肯,嘴角扬起了一道自傲的弧度,拱手禀报导,“禀君上,臣撤离高家坞前,曾将一枚锦匣置于高纳房中。匣内装有齐将张郃通敌证据。”
“汝懂甚么!外姓人毕竟是外姓人!”蔡夫人杏目圆睁狠狠剜了蔡瑁一眼。继而又心有不甘地抱怨道,“还不是尔等男儿不争气,扳连余等女子在外抛头露脸。汝与其此长别人士气。灭自家威风,不如归去好生催促众儿郎修文习武,将来高中榜首,好叫齐国文武刮目相看!”
甄耕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了一阵低嘘。且见杨修嗤之以鼻地冷哼一声反问道,“张郃乃齐国大将,手握数万重兵,如何会为蝇头小利而通敌?”
杨修一席话可算是道出了蔡吉甘心冒险生子也不提过继养子的苦处。因为蔡吉出道较早,起家打拼的那段光阴年纪尚幼还分歧适过继养子。待她成年以后又仿佛成了一方诸侯一国之君,过继养子为嗣便已不再只是一户一门之事,而是关乎国之兴亡的大事件。
以是杨修的话音刚落。荀彧便跟着点头拥戴道,“德祖言之有理,立嗣之事关乎社稷安危。稍有不慎便会重蹈袁、刘复辙。无怪乎,齐主不吝以身犯险也要诞下嫡子。”
当然端方是死的人是活的。凡是有点产业职位的家属常会碰上嫡庶长幼之争的题目。倘若触及政治遗产,那更是会引来诸多好处个人从旁推波助澜,明争暗斗。冀州的袁绍,荆州的刘表,都是近在面前的前车之鉴。试想有血缘干系的亲子之间尚且还会斗个你死我活。养子的挑选范围更广,考核标准更不明白。一旦蔡吉挑选的养子不能服众,极有能够会就此扯破齐国的文武班底。
比拟之下曹魏这边的动静倒是较着小了很多。这一来是因为曹丕乃是入赘蔡家,其与蔡吉的子嗣毕竟都得姓蔡。二来嘛,曹昂结婚至今已接连得了一个嫡子,一个嫡女,一个庶子。故而曹操早没了喜获第三代的新奇感。不过作为蔡吉的老敌手,曹操对蔡吉重生的这个女儿还是颇感兴趣的。
比拟一心想在蔡吉麾下建功立业的蔡瑁,蔡夫人倒是存着另一番心机。因为多年奉养刘表的经历奉告她,诸侯要想守住一方基业就必须得有一套信得过的班底亲信。而有血缘干系的宗族相对比较可靠。以是各家诸侯都会偏向于汲引自家血亲、族人、同亲做亲信。在蔡夫人看来,不管蔡谷旦后是持续生子也好,过继养子也罢。唯有重用蔡氏后辈方能包管蔡氏江山稳定色。因而且听她慢条斯理地接过话茬道,“君上兴则蔡氏兴,君上衰则蔡氏衰,此话倒也不假。但是余等更要让君上晓得蔡氏后辈乃是蔡氏江山之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