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卷青州之鹏 第48节伴君如伴虎[第1页/共4页]
但是就在曹操大志勃勃之时,荀彧却俄然将话锋一转,慎重地向曹操提示道,“主公明鉴,扬州袁氏当然不敷为虑。但冀州那位袁氏却不成不防。天子此番任命袁绍为太尉,邺城那边仿佛多有不瞒。”
此时现在,听罢曹操一番对袁术这段期间言行作为的先容以后,已然被汉帝任命为尚书令的荀彧,却涓滴没有慌乱,反倒是平静自如地向曹操劝说道,“主公莫忧,袁术不过是跳梁小丑。其称帝对主公来讲不但不是祸,而是天降之福。”
“主公此言差矣。正所谓忠、孝、仁、义、礼、智、信。袁术虽于主私有恩,但忠孝在先,主公岂能因小恩而忘大义。”张纮义正词严道。待见孙策抬开端正炯炯有神地看着,张纮又趁热打铁道,“若主公顾念袁术之恩,可就此修书一封给袁术,劝其绝壁勒马,莫要冒天下大不韪而篡位称帝。倘若袁术听取了主公的谏言,那另当别论。但倘若袁术不听主公之言,那主公对袁氏已仁至义尽。”
而孙静这话无疑要比张纮说得直白很多,同时亦说进了孙策的内内心。说实在的,就算之前袁术没有效母亲勒迫孙策交出玉玺,仅凭袁术那为人几次的脾气就也足以令孙策舍其而去。本来孙策刚投奔袁术之时,袁术曾向孙策承诺任用其为九江太守,但不久以后,却又将九江太守之位给了丹阳人陈纪。以后袁术别名孙策去攻打庐江,并承诺攻陷庐江以后太守之位归其统统。孙策听罢遂领兵反击,一举就拿下了庐江。成果,袁术竟然再一次出尔反尔,任用他的熟行下刘勋当了庐江太守。如此三番两次的言而无信,孙策天然是对袁术不再抱有任何等候。因而他服从其父的老部将丹阳尉朱治之言,以助母舅吴景挞伐横江为由,带着父亲的旧部以及这些年招纳的门客,南下江东自谋生长。
“代汉者,当涂高也。”
“子纲言之有理。伯符,汝乃堂堂乌程侯之子,非袁术之家奴。就算袁术与汝有恩,这些年汝为其南征北战立下军功无数,也早该还清了。家仇未报,国恨未消,伯符岂能因小恩而自毁出息。照叔父看来,袁术称帝之日,就是伯符汝自主流派之时”孙静毫不踌躇地对孙策直言不讳道。
入夜时分,年仅二十一岁的孙策手持袁术送来的手札,低声沉吟着这句早已在中原传播甚广的谶文。而在他身后端坐着的两其中年文士亦是一副苦衷重重的模样。此时,却听此中一名留着三缕长须的文士蹙眉叹道,“素闻袁术对此谶文非常上心。以为‘代汉者当途高’中的‘途’暗合其名‘术’与其字‘公路’。且其一向以来都自称袁氏先人出于春秋期间的陈国,是舜的后嗣,舜是土德,黄色;汉是火德,红色;以黄代赤,是五交运转挨次。现在其又用此谶文来摸索主公口风。看来袁术篡位之心已不成窜改也。”
整件事情虽说是袁术在乘人之危,但毕竟是孙坚私吞玉玺在先。说出去多少会影响孙坚的名声。不过现在目睹孙静朝微微点了点头,孙策当即便放下了心中的承担,转而向张纮照实作答道,“不瞒子纲。这玉玺恰是策所献。”
且就在曹操迷惑之时,荀攸又再一次向其提示道,“主公,袁绍是袁绍,蔡吉是蔡吉。不成同日而语。”
div>
当然这会儿的曹操并不晓得汗青在他面前产生了奥妙的偏移。眼下他只是一心想着如何对付袁绍的肝火。再说曹操的气力相差袁绍太多,如果袁绍真一个脑筋发热南下抢天子,那他曹操多数得做杨奉第二了。想到这里,曹操当即神采凝重地向荀家叔侄扣问道,“依二位看来,孤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