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第1页/共2页]
副相向敏中,亦是王旦寇准等一派的,十余年来亦是受王钦若打压很多,此时见状也顺势出面指责王钦若,王钦若也是辩才便给,以一敌二亦是毫不落下风,一时朝堂之上,唇枪舌剑、明刀暗箭纷繁乱放,两派积怨又久,副相李迪等人此时见王钦若落了下风,更是一泄心头之怒。
然后皇子再到宗庙,祭告列祖列宗。
冠礼在宗庙内停止,冠前十天内,要先卜筮谷旦,旬日内无谷旦,则筮选下一旬的谷旦。及冠礼前三日,又用筮法挑选主持冠礼的大宾。
数今后,表章纷上,王钦若贪污纳贿、私藏*、假借鬼神之名擅议皇子加冠之事等罪名被人告密,真宗大怒之下,将向敏中、马知节、王钦若三人一起夺职,令王钦若贬职,出知杭州。
再回到正殿中,既行过冠礼,真宗则再赐名“桢”字,为皇子冠礼后的正式名字。
而此时王钦若的顶头下属,恰是曾任参知政事,却当年被王钦若所谗谄下贬的节度使张知白,置王钦若于昔年仇家的部下,恰是丁谓之绝妙安排。
冠礼过后,真宗下旨,皇子庆国公赵受益改名赵桢,封为寿春郡王,任忠正军节度使兼侍中之职。
天禧元年仲春,再封寿春郡王赵桢兼任中书令。
全部朝堂,刹时间乱如蜂窝,只听得嗡嗡嗡一片喧闹之声,直到真宗一声怒喝,方才静了下来。
半个月后,枢密院副使马知节在朝堂当众举发王钦若擅权,泸州都巡检王怀信等平蛮有功,王钦若不但不及时上报请赏,反而扣下不睬。
王钦若突然觉悟过来,赶紧伏地请罪,却见真宗拂袖而去。
次日,枢密副使钱惟演入宫拜见刘后。
真宗大怒,拍案而起:“将王钦若、向敏中、马知节十足轰了出去。”
天禧二年仲春,寿春郡王赵桢加封为太保,进封升王。
到了年底十仲春份,有旨意下来,本拟停息的庆国公赵受益受冠礼还是定时停止。
皇子坐宴,再喝酒,再加正殿。最后一次撤除皮弁之冠,则加以皇子的进贤冠,再次唱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老无疆,受天之庆。”
这一年的年底,寇准回京。
然后皇子到殿东面,饮执事者所酌之酒,意味性地略进馔食,再回到正殿中。则由宗室大宾取下缁布之冠,再授以皮弁之冠,再唱祝词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天禧二年八月,文武百官请立皇太子,真宗下旨,立皇子升王赵桢为皇太子,大赦天下。
施礼时,由主持其事的宗室为大宾,文武百官齐聚宗庙以内,但听得韶乐高文,由礼直官、通事舍人引着五岁的皇子受益穿戴大号衣,下了辇车,披发自宗庙的台阶上徐行而入,两边台阶上俱是身着大号衣的文武百官。
到时冠礼成,于大殿北面,拜见生母刘皇后,奉上肉脯等物。由宫人接下,皇后受皇子三拜,送皇后出殿。
这对于一个大人来讲,也是一场累得够呛的礼节,对于一个才五周岁的孩子来讲,更是吃不消。早从两个月之前,刘后便先让他练习了数次。此番正式行冠礼时,文武大臣们看着才五周岁的小皇子不哭不闹,一脸端庄庄严,礼节一丝不差地完成了全部冠礼的颠末,不由地心中暗叹:“皇子虽小,公然已经有君王的风采了。”
再过一个月,又有旨意,命皇子就学的处所为资善堂,设资善堂众辅官。
王钦若自为相以来,从未有人敢如此劈面对他在理,气得浑身颤抖,回到内阁,便下了批文将王怀信等人全数除官,以消心头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