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2页/共3页]
八月,王钦若献芝草八千余本。
刘娥点了点头:“如果让王钦若插入,来对王旦有所管束,亦是不错。但是……”她踌躇了一下,道:“王钦若明显是要君,古往今来有多少臣子,巧立项目多肇事端,或修土木工程、或做祈福祭天、或借神道之言,为名义上为国为君,实在是操纵这个事端,借天子国度之名,将普天下的官职财帛肆意调遣,变成本身的权势,此等事不成不防啊!”
普天下各州各府自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这般热烈。举国同庆万民齐贺这场盛典,各地纷繁报上吉祥。
刘娥越看神采越是凝重,原觉得王钦若只是自恃才高不平在寇准之下,现在看来,他的野心原不止此。
真宗点了点头,如有所思:“小娥这番话,当真把古往今来臣子们尽力施政措新的心机都说得透了。只是说得透了又如何?臣子们尽力想体例以便要君挟权,为君王则亦能够操纵他们这份心机,安闲制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要推行一件事,也必得轻易做这件事的人从中获得好处。不然的话,只怕有利之事,后续有力。水至清则无鱼,臣子们也是人,不是贤人,倘若一小我无欲无求,倒是可骇了。为君则不怕臣子们有权欲名欲利欲,晓得他们的*在那边,方可为我所用。”他长叹了一声:“封禅之事,固然是王钦若之议,却的确是当下应当行的事了。正如王钦若所言,一能够安宁天下百姓之心,二能够镇服四夷天命所归,三则……”他沉吟不语。
真宗道:“若真是上天赐下帛书,须得由朕亲身前去拜受。”说着,带领群臣步行出殿,直抵朝天门前,但见左承天门南鸱尾上,有一卷黄帛正随风飘零,摇摆空中。
十月,真宗下旨出京往泰山行封禅之礼, 用玉辂载着天书,先行登途,自备卤簿仪卫,随后解缆。途中历十七日,始至泰山。王钦若迎谒道旁,献上芝草三万八千余本。真宗慰劳有加。复斋戒三日,才上泰山,道经险要,降辇步行。享祀昊每上帝,左陈天书,配以太祖、太宗,命群臣把五方帝及诸神于山下封祀坛。礼成,出金玉匮函封禅书,藏置石箧。真宗再巡查圜台,然后还幄,王旦复率从官称贺。
而后这一年里,筹办封禅等事件忙得群臣不成开交。此时因为辽宋和议边疆敦睦,天下各州府都民生安宁。且真宗自即位以来,屡派大臣们到天下各地兴建水利,兴建襄阳淳河可灌民田三千顷、河北诸渠可灌田数万顷,管理黄河长河等流域,又得了数万顷的良田,此时占城稻已经在汴京以南的各地推行。百姓们不再流浪失所,且地步收成大大增加,天下高低是以也有闲心兴高采烈地驱逐这一场大庆典。
刘娥眼波一转:“王大学士之才,臣妾早有所闻,本日恰好见地。”
王钦若这卷图轴将封禅的全部设法设想全都详细地列了出来,竟然是工程浩大,并且自筹办、兴建、设祭、主持等等,设了大量的官职。王钦若精通史乘,满腹文才,每一项皆引经据典,内涵极深。这一番图轴显见用了很多心血,绝非一朝一夕能做出来的。
她低头暗忖了一下,现在朝堂是铁板一块,真宗前次提出的立后之议,也被驳了返来。看起来朝中人事,也的确到了应当调剂的时候了。固然她对王钦若此举不觉得意,但是既然真宗成心推行,对于她来讲,亦未曾不是一件顺水推舟的功德。想到这里,转而笑道:“官家说得有理,是臣妾多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