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凤霸九天――大宋女主(中卷)》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40章[第2页/共3页]

寇准浑身一震,缓缓见礼道:“是,老相爷深谋远虑,寇准所不及也。”

寇准不平道:“老相爷的意义,还是主和了?只是好不轻易御驾亲征,才落得个这么一点服从,下官实不甘心,下官不能附议!”

毕士安看着他,缓缓隧道:“你必须附议。你可晓得,军中已经有人传言,说你寇准挟主邀功,企图久掌兵权,以是不允和议!”

真宗点了点头,辽军虽撤,他亦是不忙着回京,意欲多巡查边关。不料京中急报传来,留守京中的雍王元份俄然沉痾不起。真宗大惊,因车驾到京,还需数日,因恐京中无人,立即派了参知政事王旦快马回京,权任东京留守,暂主持大局。这边立即传旨,筹办车驾回京。

辽兵北撤,退出所占的十几个城池。宋国每年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给辽国,“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两边互换誓书,相互以划一的职位相待,并且约同“统统两朝城池,并可还是守存,淘濠完葺,统统如常,即不得创筑城隍开赴河道”。这条约也永久有效,以是共同声明“质于六合神祗,告于宗庙社稷,子孙共守,传之无穷。有渝此盟,不克享国,昭昭天鉴,当共殛之”。书中两方都称宋皇为“大宋天子”,辽主耶律隆绪则为“大契丹天子”,不称辽。

真宗亦亲身驾临澶州四周慰劳军队与百姓。车驾到处,无数百姓眺望着车驾叩首,山呼万岁。真宗自车驾中遥遥见到,心中打动,对身边的刘娥道:“人生能得此时,夫复何求。中国百年板荡,但得百姓能有百十年安宁,也就罢了。如果天下不定,枉自交战,到头来还不是与别人作嫁衣裳!”

毕士安摇了点头,道:“我能有甚么见地,只不过当年我曾有幸聆听老丞相赵普谈北疆之事,确是极有事理。他曾说:观历朝历代的各国相处之道,若能以财帛停歇,便兵戈不兴。只要效款项处理不了的胶葛,才会产生战役。秦始皇扫*一统天下多么威风,犹有筑长城防匈奴之举;隋炀帝远征高丽,乃至于财尽民怨失了江山。北方部族的扰乱,并非自我朝始,亦不会自我朝而结束。历朝历代以来,中原安宁,则北国不犯,中原板荡,则北方马队大肆南下。自唐末以来百余年战役不息,直至我大宋立国,百姓方有这太常日子。立国之本,以民为贵,战乱比年,非是国度的祥兆。他以为我们只消得在边关一带,加强防护。城高河深,契丹人都是马队,难以打击。中原地大物博,只消得有几十年的太常日子,国天然富,民天然强。辽人南下如果无所得,北方苦寒,必为争夺水草而自相残杀,我们自可得渔人之利。”

真宗为开封府尹时,毕士安便为开封判帮手,真宗为皇太子,毕士安则代替真宗为开封府尹,真宗继位,毕士安则前后帮手吕端、李沆为副相,精通政务长于办事为人老道,深得真宗倚重。

有了前后这多次的恩遇提携,寇准对于毕士安非常感激恭敬,再加上毕士安为人慎重,思虑深远,固然出言未几,但是偶发一言,却恰是寇准所不敷之处,令寇准也不由为之畏服。

辽人放弃关南之地的要求,但是辽国贫困,要宋国每年都付给金帛援助,称之为岁币。

寇准仰天长叹道:“忠而见谤,我另有何言啊!”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