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凤霸九天――大宋女主(中卷)》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21章[第1页/共3页]

后宫当中只要嘉庆殿的修仪刘娥,才是这番政治鼎新中的最大得益者吧。她一步步地阐发过来,更加感觉可骇起来:刘娥之假兄刘美,代替傅潜之职为监军,已经插手军界;刘美的妻舅钱惟演本为降王以后,照理说难进中枢,却借着才子之名,与朝中杨亿、刘筠诸名臣修史乘之列,不但能够借修史博得名誉,更可借此与杨亿等人将来同入中枢;刘娥当年曾暂避张耆府上,现在张耆亦得以出任昭州刺史,为一方大员……

刘娥温言款款:“官家,二殿下到底是皇后独子,固然年纪尚小,却无疑可算得将来储君。此时他已经七岁了,皇上应当善择良师为其开蒙了。”

前面几个奏折,刘娥都能与他一起会商,直说到要求早立储君时,她却微微一怔,似想要说些甚么,却终究没有开口。

皇后郭熙秉承家教及太后李氏的风格素不干政,这不干政的好处,天然由她这十几年的顺风顺水而考证了。但是此时,她却深深地感遭到了不干政对本身的倒霉。

蒲月,大赦天下,极刑减罪一等,流配等均开释,免百姓积年来所欠赋税,促进农桑耕作;同月,亲临城郊玉津园旁观刈麦等稼穑,临金明池检阅水战,临琼林苑停止宴射;

真宗一边裁官,另一边则大量将上千名这几年文武科举所落第子,一一弥补空档,这批新人不但有真才实学,且年富力强、忠心耿耿,顿时将混乱的局面压了下来。

仲春初,下诏令百官尽言国事无讳,未能直接奏对者亦可封奏折以闻。亲身下了一系列对边关诸将的升调之令,并令朝中五品以上官员,各保举一名可堪任边关守将的武官,同时应杨延朗、杨嗣等诸将所要求,特诏几名边关大将可具有部分练兵之权。

郭后叹了一口气:“此事是我思虑不周了,没能把那些老臣们说动。官家的性子我晓得,象老太师吕蒙正、参知政事寇准如许有分量的人,如果肯为我儿说话,说不定当朝便把事情定了下来。如果踌躇得几日,回了后宫被枕头风一吹,事情便难办了。”

莺儿顿足道:“偏是这些人老奸臣滑,断不肯给人个准信儿。”

真宗点了点头:“朕自有分寸。”

只是既然减赋,必定要想体例节流,才不致于收不抵支。本朝建国初太祖为了停止中原百年动乱,稳定朝纲,导致冗官冗兵的存在。既然不能减兵,那便只要减官了。那些冗官数量之大,能够追溯到五代时,不但有后周的旧官吏,也有吴越南唐后蜀等各国归降的官员,以及大量建国武官以及朝中各官员荫及子孙、家人、部下的荫官等。

刘娥含笑道:“官家,可还记恰当日您是如何成为太子的?先皇先是成心于楚王,厥后又定了许王。而后,倒是过了两三年,才择定了您,又冷眼察看了您好几年,乃至偶然用心萧瑟您,磨练您,终究,才把这皇储之位托付于您。这当然是为天下为社稷之计,选定好可拜托天下之人,也是为了珍惜官家,免遭楚王、许王之厄。怕早定储君,则其身边会多了一群短长相干的人,倘有小人觊觎,引上正道,反而不好。便如当年唐太宗的太子承乾,早在幼年便立为太子,便有无数投机之人,围在他的身边,用各种邪门歪道,投其所好,终究将他引上歧途,乃至于误了平生。我朝皇子年满十五,要出宫开府,体察民情,才得慢慢进封。现在官家的几个弟弟,也是先从国公到郡王,都还没封亲王呢。且皇子年纪尚小,心性不决,何必急在一时呢!”

郭后嘲笑:“这些人如果一问便准,也做不到本日的职位来。”她向后倚在榻上,微微一笑:“今后日子长着呢!祐儿现在是嫡宗子,只要我细心教养,将来必是众望所归。她便是做祟得一时,哪能次次得逞!”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