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凤霸九天――大宋女主(中卷)》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21章[第1页/共3页]

郭后嘲笑:“这些人如果一问便准,也做不到本日的职位来。”她向后倚在榻上,微微一笑:“今后日子长着呢!祐儿现在是嫡宗子,只要我细心教养,将来必是众望所归。她便是做祟得一时,哪能次次得逞!”

仲春初,下诏令百官尽言国事无讳,未能直接奏对者亦可封奏折以闻。亲身下了一系列对边关诸将的升调之令,并令朝中五品以上官员,各保举一名可堪任边关守将的武官,同时应杨延朗、杨嗣等诸将所要求,特诏几名边关大将可具有部分练兵之权。

真宗不解,再三问她,她才笑道:“早立太子,能安皇后之心,那自是一件功德。做父母的老是爱孩子,但是偶然候,却也一定都是真的对孩子好。”

到了年底,令天下百官震惊的行动终究出台,真宗在考虑了这一年来统统百官尽言国事无讳的奏折以后,接管王钦若等大臣的奏议,下了两道特旨:1、免天下百生自五代以来积年内所欠朝廷统统租赋,包含赦免人数达数十万人,赦免钱物达一千余万;

侍女莺儿恨恨隧道:“娘娘,此事必是西边嘉庆殿做祟!”

但是此表一上,却引发了朝堂的纷争。大理寺卿王钦若上表说:天子春秋正富,皇子尚且年幼,何必早定储君。大学士钱惟演也拥戴王钦若,一时候朝堂上分为两派,纷争不已。稀有名老臣,却又一言不发,保持中立。

只是既然减赋,必定要想体例节流,才不致于收不抵支。本朝建国初太祖为了停止中原百年动乱,稳定朝纲,导致冗官冗兵的存在。既然不能减兵,那便只要减官了。那些冗官数量之大,能够追溯到五代时,不但有后周的旧官吏,也有吴越南唐后蜀等各国归降的官员,以及大量建国武官以及朝中各官员荫及子孙、家人、部下的荫官等。

真宗听到承乾故事时,瞿然动容,惊道:“小娥你说得甚是,此事不但干系祐儿平生,也干系着大宋江山的将来,不成失慎重。”

刘娥温言款款:“官家,二殿下到底是皇后独子,固然年纪尚小,却无疑可算得将来储君。此时他已经七岁了,皇上应当善择良师为其开蒙了。”

真宗一边裁官,另一边则大量将上千名这几年文武科举所落第子,一一弥补空档,这批新人不但有真才实学,且年富力强、忠心耿耿,顿时将混乱的局面压了下来。

到了年底,已经大见效果,朝廷高低的脸孔焕然一新。其间,宰相吕端因病重归天,真宗任命李沆为宰相,李沆大哥,诸事多由真宗新晋升的参知政事王旦、枢密直学士冯拯等辅政。

自五代以来战乱纷繁,很多农夫流亡他乡,固然战事结束,但是多年来地步荒废,欠下官府租税有力偿交,是以不敢回家。此番一举免除田租,逃民们能够回家开荒种田,且官府账面上看似有很多租赋可收,但是人已流亡,本色上也没法再回收,反而令各级官员为了向下级交代,而将很多已不能回收的欠赋转稼在本地种田的农夫头上,乃至于逼得更多的农夫因交不起田租而流亡,反而使得地步更多荒废。免除欠租,自可令逃民们放心回归故乡,朝廷才气够真正有赋税支出,且逃民归家,不但能令社会稳定,北方稼穑安宁更能够在一旦产生战事时,能够使军队有供应线。

六月,以向敏中为河北、河东宣抚使,促使河北一带规复农垦:

三月,亲御崇政殿口试科举进士;

刘娥含笑道:“官家,可还记恰当日您是如何成为太子的?先皇先是成心于楚王,厥后又定了许王。而后,倒是过了两三年,才择定了您,又冷眼察看了您好几年,乃至偶然用心萧瑟您,磨练您,终究,才把这皇储之位托付于您。这当然是为天下为社稷之计,选定好可拜托天下之人,也是为了珍惜官家,免遭楚王、许王之厄。怕早定储君,则其身边会多了一群短长相干的人,倘有小人觊觎,引上正道,反而不好。便如当年唐太宗的太子承乾,早在幼年便立为太子,便有无数投机之人,围在他的身边,用各种邪门歪道,投其所好,终究将他引上歧途,乃至于误了平生。我朝皇子年满十五,要出宫开府,体察民情,才得慢慢进封。现在官家的几个弟弟,也是先从国公到郡王,都还没封亲王呢。且皇子年纪尚小,心性不决,何必急在一时呢!”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