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进城[第2页/共2页]
这时候,就是崇祯想要迁都也来不及了,运河冰封断绝。南下的官路都把握在救世军手中。
除了三种人――劣绅、官吏、勋贵,救世军倒是没有滥杀的风俗,乃至对破城后官方自发的掳掠活动也是持弹压态度。
中山玉子和张诚都是忙人,没甚么时候等崇祯想好是不是要迁都,就在夏季直接从山东德州吃了扒鸡以后,北上攻占衡水、博野、保定,翻开了都城的南大门。
对于崇祯这小我,张诚一早也没筹算杀他。固然按照二臣录中的文臣们编撰的明朝野史中崇祯是吊死煤山的,不过另一种说法是,李自成的军队在拷问崇祯和王承恩后,没有鞭挞出银子来。最后杀死了崇祯和王承恩――至于那些被鞭挞出大量财帛的官员勋贵,也差未几都死在顺军虎帐中,因为顺军看到他们吐出这么多,天然就还想着更多。
救世军没等光复陕西全境,就东出河南,直插洛阳。因为各地官军主力都在多数会四周,以是,为了速战持久,张诚和中山玉子走得是都会包抄乡村线路。
幸亏这个期间另有海船,等保定沦陷的动静传到都城后,崇祯当即点头决定,迁都南京。先去天津,然后乘海船去南京。这是独一的,也是最后的线路了。很多勋贵和官员,都不想去南京――他们运营几百年的财产都留在了这里,那里舍得,不过架不住皇上和南边的大臣们果断同意迁都。
每打下一个多数会来,就留下一部分兵力并征召一部分兵力,还要留下一个明朝人和共享女友混编的事情队,遵循西安形式,对本地停止鼎新。
在农业社会,这也不奇特,这个期间固然有驿站,但是手札来往,总要以月为单位。各地的勤王军队,总要先去都城走一圈。这路上,就是几个月时候――一天行军四十里,这还是在官道上行走,山区的话,还要打个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