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登堂入室且一窥[第2页/共3页]
如果说他刚才好似一叶扁舟,现在鲜明变成风暴的中间,丈余身躯之上,仿佛模糊泛出光芒两道。两道光芒皆呈赤金之色,却又和而分歧。
白发修士道:“此人以戋戋五级练气士而明悟近身杀伐妙术,岂不怕人,此人这一去,或是成魔,或是得道。你我如果强行劝止,不过是他修行路上的一段艰苦罢了,说来实在无趣。”
二人正说着话,只见红拂子吃紧遁至,口中道:“可恼,可恼。”
中年修士道:“此人的确与众分歧,只可惜天轻既奉了楚三公子法旨,对其毫不肯轻饶,你我又该如何措置?”
到此境地以后,可谓到处有欣喜,常常能从仙修法诀中的微言当中发明大义,秦忘舒目前正处在这个境地了。但若想超出,明悟境地仍不成得,非得淬心沥胆,再进一层,方是非我。
三法同施,那是多么威能,就见秦忘舒的身子摆荡不定,在这暴风巨浪般的灵压逼迫下,此身好似扁舟一叶,所面对的,倒是万顷海波。
那就剩下尽力对抗一途了。秦忘舒毫不踌躇,大喝声中,身形再次暴涨,身子一弯一挺,就长了七尺,身周刹时黑气环抱,魔息猎猎。
法剑所化青蛇本来奔雷般而至,却被两道光芒所阻,身形略有停滞之意,这就让秦忘舒瞧出马脚来。手中向空中巨斧一指,巨斧携三头战牛之威疾沉力劈,竟将那青蛇斩为两截。
非我者,就是对以往所学的否定思疑,时候一往无前,世事窜改万千,他日之良法,本日之恶源。人间法例千变,若不能随之窜改,何谈大道?若不能瞧出以往之非,又怎能再进一步?只是秦忘舒离这境地倒是差之万里了。
或许是因这两道光芒存在,秦忘舒身上披收回来,也就不但仅是魔息罢了,那是两道属性截然分歧的光芒,一道凛烈非常,大有赛过人间万物之势,另一道朝气无穷,仿佛预示着秦忘舒好似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中年修士动容道:“师兄对此人的风评只怕太高了,他刚才劈向我的那一刀,当然神妙无方,难以测度,但并非不成抵抗,而厥后更是难觉得继了,可见此人的神通也是有限。”
这道天赋斧文的妙处在于以下克下,以弱敌胜,借助归藏经威能,秦忘舒已将这道斧文明悟大半,现在用来,正得当时。
是以对方虽是三大同施,秦忘舒亦同时是诸法并作,而胜负之势就此立分了。
潜修以后,虽故意得,却极难超出先贤理念的范围。若想超出,还得再进一层,是为明悟。
这一刀并不算如何快速,只因秦忘舒既模糊觉出法例之妙,又怎能再囿于速率力量的简朴斗法原则,天大地大,法例最大,既略窥法例之妙,又何必营营求速。
白发修士挥手道:“速去,速去,那云天轻虽是鄙人后辈,却非等闲之辈,她既一心擒你,道友远景堪忧,更有楚三公子,实为苍南天赋修士,若遇此人,道友现在绝无胜机。”
很难用言语来描述白发修士与中年修士的感受,二修同时在心中生出的动机的是:“这个魔修,倒也与众分歧。”
若论修行之道,当然是长途漫漫,艰巨非常,但此中美好之处却很少有人可发明。修士境地分别向来不是最好的体例,只是无法当中的一种让步,毕竟极少有修士能真正发明修行的兴趣。
白发修士叹道:“芸芸诸修,几人得道,几人留名。鄙人不过是六合间一粒微尘罢了。”
而这两道光芒除了抵住苍南乱法诀以外,更将中年修士的瞳光屏敝于外,这对秦忘舒来讲,倒是一桩欣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