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放啸大汉》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第九十章 【善者不来】[第2页/共2页]

张放一边笑着回礼,一边以低得只要陈汤才听得清的声音道:“我说,这气你真能忍?不筹算抽返来?”

以上是陈汤在等待期间,为张放报告的焉耆国大抵质料。焉耆距都护府不过四百余里,又是西域屈指可数的大邦国,身为副校尉的陈汤,天然少不了做一番功课。

背对着非常震惊的陈汤及汉军将士,张放负手回礼,悠然道:“焉耆君,不知你是否听过一句汉谚,叫‘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从身份上说,代表都护府的陈汤可号令西域诸国,但平常来往,谈不上谁高谁低,以是捭卢塞说是拜见,是放低姿势。并且臣下军兵一齐上马,执礼甚恭,摆出一副谦虚姿势,让人挑不出半点弊端。但之前的行动又算如何回事?前据后恭?还是打一棒再递根胡萝卜?

风沙扫过,张放翻开车帘,便见火线百步外焉耆人一齐上马,较着看出事前演练过,但行动还是不太整齐。这个没法,整齐齐截,端方周遭,是游牧民族的天生短板。

就在这时,陈汤看到张放说完这句话后,昂首看了焉耆王捭卢塞一眼。接下来,捭卢塞的行动令统统人大吃一惊。

陈汤一怔,霍然一惊,“不成冒昧”四个字还没来得及出口,就见张放已上前数步,合袖一揖:“多谢焉耆君及诸将臣出迎――实在驱逐便能够了,下跪的大礼,就不必了吧?那多不美意义……”

如果说公元前二世纪前叶,西域是匈奴的殖民地,那么焉耆,就是殖民中间。从国王到将臣,到公众,受匈奴影响甚深,即便此时南匈奴归附,北匈奴远遁,仍然难以消弭匈奴几个世纪堆集的影响。

汉军兵士纷繁上马,立定不动。陈汤则与张放带着四名扈从,向前走去。

在代表国王的白旄王帜之下,一个只见胡子不见脸的白袍人远远施礼,洪声大笑:“捭卢塞拜见陈君。”

两边靠近十步,相互施礼,未等焉耆君臣扣问,陈汤便肃手引见:“此乃大汉富平侯世子张公子放,出塞游学,偶尔相遇,因与汤有旧,故引之至都护府暂居。”

毕竟大汉太远,匈奴太近,戋戋几千人的都护府,很难让人有安然感。特别是产生了大汉使者谷吉被匈奴单于所杀事件,长达十余年,汉朝只放嘴炮(三次遣使问责),始终不见动真格。西域诸国,渐有微辞,重生怠慢。

(感激大盟,支撑太厚。感谢小胖、铁锤S)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