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堕落仙人》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372章 心的四相[第1页/共2页]

智光答复:“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法身最清净,离统统相,‘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故名如来;法身‘遍统统处’,没有一个处所不是佛的法身地点。”

智光说:“菩萨进一步觉住相,觉住即无住。迷时便有住相,觉时则无。比方作歹时是迷,觉时便不作;不修善是迷,一觉便修善则无迷。以是觉住无住——觉住时,统统不住。有所住便是妄心,统统不住便是至心。”

智光解释说:“有个‘二乘人’的说法,就是指‘声闻’、‘缘觉’和罗汉。二乘人看我们凡夫有四倒置:不净计为净;以苦计为乐;无常计为常;无我计为我。以是,固执于财、色、名、食、睡。我们的心智憬悟程度只达到:‘心灭后而知灭’的境地,只能看到浅表的征象。”

“那在这平静佛土,我能见到佛吗?”苏原问。

苏原问:“念念相续,稍纵即逝,以凡夫的才气永久只能见到事相的末端?”

……

苏原出定,面前仍然是浅显的凡世。

“能够,不过佛身边有很多护法尊者,我们只能远远地看。”

“是的,万法唯心。”智光持续说:“心的四相为‘生’、‘住’、‘异’、‘灭’。比方说电脑分为四个等次,那么凡夫的电脑就是第四等,最差的一等,再如何好的东西,让你显出来也是粗糙的、丑恶的,失真的。”

“觉异无异,一觉心的异相,这个‘异’便空了,是为觉异无异。比方做梦,当你发觉本身做梦也就复苏了。觉梦无梦,觉错就无错。刚才讲的二乘人,能觉心的异相。异便是变异,是与非是异相,善与恶、生与死、人与我、怨与亲等是异相。二乘人觉心的异相,觉异无异。以是无是非、善恶、存亡、人我、怨亲,以是二乘人是修行勤奋,见到心的异相,觉异无异,便能了存亡。”

“异相又是如何的呢?”

当然,阿弥陀佛成绩的极乐天下,博采众长,是集无数清净佛土之大成者,这个典范里的先容非常详确。‘末法’期间,净土法门第一,这是从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以及众生的人缘方面来讲的。

“佛对心的四相最清楚,最明白,以是称为明心——觉生无生、觉住无住、觉异无异、觉灭亦无减,生住异灭四相皆无,是为菩提心、清净心,也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

智光持续说:“菩萨无住,不住又是甚么相呢?不住便是无相,不住则内无我相,外无人相,中间无物相,叫作三轮体空。菩萨觉住无住,以是不住存亡,不住涅槃;若住布施,不能修持戒,若住忍辱,不能修禅定,菩萨如是无所住,六度万行齐修。”

智光说:“也不满是,这里多数人都是佛住世时,见佛闻法之人。另有‘声闻’、‘缘觉’等。”

“但在菩萨看来,二乘人也有四倒置:着不净,不见法身净;着苦,不见寂灭乐;着无我,不见安闲我;着无常,不见佛性常。二乘人着于‘空’,心智憬悟程度能够达到‘觉异无异’的境地;以是二乘人具有‘统统智’的心智。具有‘天眼通’及‘慧目睹真空’的本领。”

苏原和智光来到一处精美的园林。只见宝树婆娑,到处发展着奇花瑞草;净瓶宝象、真珠璎珞,不计其数;园中满盈着戒定真香;更有五彩祥云,低垂肃立,像是正在聆听父老的教诲。

园林的空间非常泛博,内里足有亿万人之多,正在听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

苏原说:“这里仿佛白日和夜晚都是非常敞亮的!”

“住相又是如何的呢?”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