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县试正场[第2页/共2页]
县试中第一场又称正场,主考四书文二篇,五言六韵试贴诗一首。题目,诗,文皆有格局,且不很多于七百字。
林复声手中卷子上,封有坐位号,写着“丙未”二字。
但是,四周的人却被他的行动惊呆了。
第二题:大学之道,在明显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如此,林复声便与一众学子被圈在这个与考场分开开的院子里。等候着县太爷的训话,另有领卷。
林复声一眼就瞧见了李夫子。只见他正襟端坐,一本端庄的模样,目不斜视。
但是,时隔不久,也就到了中午,饭点儿的时候,林复声也交了卷儿。
中间有官员道:“唉!不能作答,早些交卷亦非好事,起码,不会饿出弊端来。”
此题出自《论语.述而》。
“大人,他是李家村李夫子认保的。”
空江浩大景萧然,尽日菰薄泊钓船。
听到小吏一声喊,林复声仓猝低头在篮子里翻找。
这第三题是要写一首试帖诗。所谓试帖诗,是畴前人诗文中摘出一句,或是一个成语,或是典故,让考生以此为题做诗一首。如果诗句摘得偏,令考生不知出处,那便非常难写。并且,作诗前,还要在诗前加上“赋得”二字。这便是试帖诗。
考官核阅着此人,不住点头。
小吏唠叨的话音未落,林复声竟然从砚台低下,发明了粘在上面的墨客证明。或许是刚才衙役查抄物品时,偶然间将它放在了砚台下。
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
林复声跟着涌动的人潮,来到辕门。卖力查抄的衙役一看他所带物品时,怔了怔,见其所带之物,真是少得不幸,脸上不由暴露一丝庞大的神采,嘲笑中带着一丝怜悯。
林复声脑筋里刹时闪过量种能够,掉在路上?刚才被挤掉?……
他是不晓得有备用纸张吧!
待其走后,考官皱眉感喟,“李夫子此次,是找这孩子充数的吧!”
全部考场分为东西两端,一端设有监考台,是县里官员所坐的位置。另一端则摆放数排矮长形桌凳,并遵循天干地支排了序。
本场测验的考题并不在卷上出示,而是待统统考生就坐以后,有专人以举牌的情势,给众考生揭示出来。
伴着天涯微微透出的粉红色,县太爷终究到了,站在最前边,慢条斯理地说了些警省和鼓励的话,便仓促分开了。
待此人分开考场后,考官对中间人道:“此人谦恭有礼,且能交卷如此之早,足见其是胸有成竹了。本官断言,此人定是本年案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