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铜雀簪与猪胆膏(三)[第1页/共2页]
徒弟猜想这些话杨三郎也无处去说,便耐着性子将这个门庭式微、结病发逝的哀痛故事听完后,抬了抬拿着簪子的手臂,淡然问道:“既是杨主簿记念亡妻的保重之物,怎又转赠了现下这位娘子?”
老妇略一游移,到底还是点头应许了将那银簪子抵作诊金药资,还算得利落,刚才杨三郎所提家传的话,她一句也未曾提起,只是礼数全面地说了些恩谢之语。
徒弟干脆也不走了,站定在二门前,从怀中取出那支雀纹素银的簪子,执在手中把玩,好整以暇地等着杨三郎诉一番原委。
清楚就是舍不得,我在内心悄悄一哼,这杨三郎当真是不懂粉饰,那满目标不舍连我也瞧得出来。
杨三郎迎上前搀扶,一面同她低语了几句。那老妇一进屋便向徒弟伸谢,谢辞说得比杨三郎更堂皇几分,语中却带着模糊可辨的傲岸骄贵,徒弟仿佛并不在乎,我听起来却特别别扭。
别说杨三郎显着不安闲,当那老妇的目光扫过我时,连我也感觉不舒畅呢。
杨三郎瞧着床榻上昏沉畴昔的谢景娘长叹了口气,抬起衣袖拭了拭额上沁出的细汗,唉声感喟地同徒弟道:“她这病症,朱先生也瞧见了,这要如何是好?”
“当真?”杨三郎迷惑地瞧着床榻上昏昏睡着的谢景娘,前一刻还痛不欲生,眼下这药铺来的先生不知在那边扎了一针,便说是要大好了,他委实难信。游移了几息,他叮咛那小婢女道:“上房去将垂白叟请来。”
“我也不瞒朱先生。”杨三郎终是将心一横,感喟道:“这簪子原是我亡妻李氏敬爱之物,她未及及笄便嫁来我杨家,这传家的簪子是我赠她的及笄礼,她甚是保重,每日簪戴在发髻间。”
“原是如此。”徒弟的目光有几息的飘忽,仿佛望向了极远处,他握着簪子思忖了半晌,当真地向杨三郎道:“这簪子教杨主簿睹物思人,平增伤怀,如果尊夫人得知它的来源,不免又要起芥蒂,如此看来,它在杨主簿府上倒不非常安妥了,不若我带走的好。”
杨三郎没法,只得亲身引了徒弟往外走。将近二门时,他俄然停了脚,向徒弟抱手一揖:“朱先生果然要这簪子作诊金么?此物粗陋,不值甚么,朱先生如果喜好,再好些的钗环头面,家中也能拿出几样来随先生择选。”
徒弟笑了笑:“难不成杨主簿同此物有些旧情,舍不出去?”
徒弟坐在柜台背面,将那鸾形银簪子取出来把玩了一阵,抬眼瞧了瞧正忙着闭店门的吴甲,“将门下密实些,今晚恐不能安生了,莫惊扰了摆布邻里才好。”
徒弟放动手臂,掂着银簪向杨三郎淡淡笑道:“娘子的头痛症已无大碍,略保养些日子,便能大好。这银簪,便算作诊金。”
杨家的车马已在大门前等着,徒弟率先上了车,一伸臂将我也拉了上去。待杨三郎追出来时,马车已摇摇摆晃地走了一大段出去,他也只得立在原地顿脚感喟。
徒弟不回他的问,自顾自地上前细心探看谢景娘,听了一回脉,观了一回面色,忽伸手在她狼藉的发髻间摸索了两下,拔出一支素银的簪子。
“阿心,今晚……你睡下时将房门闭紧,莫要到前头来。”
徒弟回了礼,捧了那银簪子道:“鄙人既治得了娘子,便以此物作诊金,垂白叟可肯予我?”
杨三郎难堪地扯了扯嘴角,暗自迟疑,非常难堪。
老妇缓缓落座,目光扫过阁房的床榻,又扫向杨三郎,虽已有了些年纪,却目光如炬,透着一种教人无勇气顺从的锋利。杨三郎的眼略偏移开,好似是要躲开老妇的目光,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