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革故鼎新[第2页/共3页]
这也算是个折中,武将们都同意,文官们也想不出反对的来由。
这一点明显是有偏差的。1903年今后,接管西方文明而日显野蛮的门生已经有如此仿效,遇有科举测验则戴上假发辫充数,剪去发辫的留门生从本国回籍,行游市中,人们不但见怪不怪反而赞之曰“时髦”。乃至有书院监督公开表示:辫发有无,虽属无关轻重,然此事尚未有明文,饬令诸生暂缓办理。林广宇所处期间的汗青研讨明显过分于看中剪辫对于满清统治的抵挡寄意,没想到正因为统治者不复清初时那般“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固执而使剪辫行动日增。
也有人跳出来反对,云祖宗成法不成擅动,不过都是些没甚么职位的御史或者冷板凳官员。林广宇内心嘲笑,这些人与其说是反对剪辩,倒不如说他们仿效清流博取名声,当下用目光一挑荫昌。
“启禀皇上,臣等受命编练新军已逾十个年初,所体味以本国军情亦不下凡几。德国教官多次奖饰我国新军兵士练习刻苦、规律严明、从命批示、进退恰当,实较以往军队有大窜改,但仍稀有种成规。以蓄辫为例,有三者。第一,波折军容,我国新军已采取新式礼服,与本国军队无殊,唯发辫太长,不易安设,若拖至背部,则波折行动、影响战役,若盘至帽内,则军帽高隆,极易脱落;第二,波折安康,发辫内极易滋长细菌,常激发各种疾病,此已为医学所证明,兼之一旦头部中创,长发者远较短发者轻易毙命,是故外军兵士多蓄短发,不唯卫生,亦便利受伤医治;第三,波折战力,蓄辫实为短兵相接时一大弊端,两兵搏斗时若蓄辫一方之发辫为未蓄辫一方所乘,轻者因发辫波折行动而行动迟缓,重者因发辫成为仇敌把柄而丧命。
端方朗声说道:“数年前臣等五人出国考查宪政,每到一国,其国人士必奇特我国蓄留发辫之民风,直言其弊,切中关键。返国后,40余名随员中有倒有一半以上剪去发辫,臣等亦别离面呈削发之方便,垦请下诏剪辫,大行太后但笑而不言,只说‘机会尚未成熟’,预备立宪时亦有争夺,但云“临时缓行”……现在看来,势在必定,不成再做延沓。”
“臣附议。”倒是徐世昌、岑春煊等一派开通官员附和。
“大胆,尔等竟然口出狂悖之言,还不敏捷退下?”没想到倒是载沣第一个跳出来,林广宇有些不悦,“载沣,让他们把话说完。”
“皇上。”善耆站出来发言,“巡警部设立之初,巡警各员为适应警政需求,将发辫停止三分之一,现在看来不但便当,并且卫生。练兵处仿造的新式礼服臣亦看过,确切与发辫旧俗不甚相容,剪辫一事臣以为不但可在军界推行,民政部亦可一体仿效。”
荫昌绝对是旗人的怪物,矗立独行的牛人,一番话夹枪带棒呛得这帮子文人说不出话来。庚子国变中,凡是脑筋活络,脑筋野蛮的人物大凡溜的溜、互保的互保,倒没如何毁伤,偏这些食古不化,固执冥顽的家伙要么被联军抓住喀嚓了,要么他杀就义了,声音权势比年下滑。拔除科举后,连带着翰林院的新人也没有了,还能闹腾甚么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