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出城[第1页/共2页]
若非庄子就在京郊,过分夺目,冯氏不管如何都不会舍得拿出来。
老赵头是本来从崔家跟来的陪嫁,是崔家的家生子,这十多年来,一向是老赵头在办理庄子上的事,他年事已经大了,幸亏两个儿子很得力,常日里帮衬很多。
紫陌在中间看着,问道,“女人,这豆腐铺子还在马行街呢,好地儿,两间的门面不算小,一个月才五十两收益,是不是少了点?”
这便是传承逾百年的世家大族,比起朝中的权贵,秘闻有过之而无不及。
谢知微点点头,“赵管事是跟过外祖父和母亲的白叟了,不必多礼!”
谢明溪灵巧地跟在谢知微的身边,姐弟俩手牵手,谢明溪四周张望,他第一次出城,第一次来田间,对甚么都感到很猎奇。
路上,谢知微过问一些庄子上的事。
“明日,你拿二百两银子,我院子里的高低都打赏一遍吧,你们几个贴身奉侍的一百两,其他的,看着赏!”
倒是都城的两间铺子,一间豆腐铺,一间绸缎铺,豆腐铺的收益略微少些,一个月不到五十两,绸缎铺利润高,一个月有近二百两收益。
这庄子一年产出约有两三千两,未几也不算少。
庄子一共带着五百亩上好的水田,四十多户人家,庄头姓赵。
谢知微走在田埂间,正如老赵头所说,地里多数种了小麦,不到一指高,但绿油油的,长势极好。
谢知微连着两日,除了上闺学,给溪哥儿发蒙,便是在屋子里算账。
谢知微纤细的手指拨动着算盘,在烛火的映照下,透亮纤细,如同上好的羊脂白玉般,指甲粉红剔透,同珠贝普通闪着光,看得紫陌都舍不得收回目光了。
谢知微临时起意去庄子里,秋嬷嬷也只提早了一个时候派人前去通报,等谢知微的马车出了城门,路上便碰到了老赵头派来接的人,是他的大儿子赵铨。
谢知微在紫陌的搀扶下下了马车,她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老赵头,方脸膛,晒得紫红,穿一身半新不旧的莲青色长袍,弓着身子,神采间非常恭敬。
庄子,三间铺子,厚厚十来本账,谢知微的算学不错,两天时候账算得差未几了。
谢明溪一听,满足了,牵着姐姐的手,行动轩昂,雄赳赳气昂昂,一副能与龙虎斗的模样。
崔氏在城郊的庄子原是个温泉庄子,谢知微估摸着是这庄子太显眼了,都晓得是崔氏的陪嫁,老太太和肖氏这些年也不敢来住,干脆拿出来给了谢知微。
紫陌有些猎奇,自家女人如何会晓得这些旧事?
“每年,庄户们以支出的三成作为地步的房钱,这是老太爷定下的端方,不得改。”老赵头一面说,一面谨慎地看着谢知微的神采,见她无有不虞,接着道,“地步里,春夏季候种稻子,秋冬节种小麦豆类,收成虽不高,但在四周的庄子里,已经算很好了。”
如此一来,谢知微一个月的收益,有近五百两。
“让人备车,明日一早我要去看看庄子。”谢知微道,五百亩水田,眼看过完年就要春耕了,她得去瞧瞧才行。
谢明溪传闻姐姐要去庄子上,他差点原地打滚地耍赖要跟着去了。
“赵管事,带我们去后山转转吧!”
次日一大早,老太太那边又派了金嬷嬷来,送了一张万两的银票,不过老太太病了,连带二太太也说身子倒霉索。家里的中馈一下子落在袁氏一小我身上,她忙得脚不点地,只派人把那间茶坊的契纸和账册送过来,连带两千两银票,说是给大女人零花用。
袁氏比来忙得连用饭都没时候,也没工夫理睬这熊孩子,谢明溪养了快一个月病,憋得也要抓狂了,谢知微瞧着他不幸,便带着他一同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