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吴郡[第2页/共3页]
云起早就留意到了长安的不对劲,内心有些焦心,却又无从安慰。莫名地感觉长安恐怕是没法在他身边久留了,心中说不出的庞大。一年多的相依相伴,恐怕就是相互缘分的全数!接下来的一段光阴,能够就是相互最后的相聚了!
云起闻言,诧异地看着长安,好一会才叹道:“长安,你长大了!”
写到“兴衰”二字时,长安的眼中闪过一丝复苏的刺痛。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垂泪。旧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王朝更迭……”长安抬头望着胥门在风吹日晒下败落不堪摇摇欲坠的匾额感喟道。传闻,这里曾经挂过伍子胥的头颅。这个曾亲手参与缔造了吴国霸业的重臣,一样也在这个城头,用他的头颅见证了吴国的灭亡。刺目标阳光下,她眼里翻涌起的是云起也看不清楚的,本不该属于长安的悲悯凉意。
长安迎着默蹊先生的目光笑了笑,神采中难掩濡目。
豪门后辈最是激愤,他们的职位本就饱受门阀士族的挤压,现在却还要被朝廷的赃官谋夺本就未几的晋升机遇,如何会善罢甘休。而士族中的清流一派也不齿中正的所作所为,一时之间,江南各地学子聚众肇事者皆有,官府弹压凌厉,关押、打死打伤学子无数,企图最短时候最小范围内结束动乱。
东吴书院是江南最具盛名的书院,也是少有的招收学子非论家世,只看学问的书院。走上宦途的江南学士不管是士族还是庶族很大一部分便是出身这所书院。最让长安感兴趣的是该所书院的山长默蹊先生,当朝最驰名的学者,倒是王青云的师父最钟爱的关门弟子,学问眼界都是顶顶好的,却至今还是白身。他讨厌宦海,毕生未曾入仕。自学成之日起,便满身心的投入讲授大业。
默蹊先生也不焦急,合上眼睛持续闭目养神。
东吴书院祭还是准期停止了。然,氛围却不复往年的热烈平和,沉重压抑的不知何时就会引爆。
春分,主祭奠,东吴书院一年一度的院祭便在这天。当日,书院将会翻开院门,向统统人开放。这也是目前为止,能够直观的体味和感受东吴书院的独一一种体例。
“长安……”云起有些手足无措,他晓得长放心中所想,却又不知该如何安慰。
“大师既然辩到了读书与宦途的干系,那老夫也来讲说我的观点。热中宦途,不过利民或利己二者其一,又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于利己者,宦途顺利,平步青云,故然光宗耀祖,乃至权倾一时。然,古往今来,权臣有几人得以善终?月盈月缺,非人力可违;于利民者,一人之力,或可造福一方百姓。然,王朝兴衰,自有其度,天下局势,非人力可逆转,局势之下,唯有适应。”默蹊先生缓缓说道。
另一个学子顿时站起来辩驳,言及此种设法未免过分功利,他以为不该把读书作为进身之阶,宦途并非读书的独一代价地点。
云起想去新安,去明白一下黟山的的奇伟之处。而长安却因为表情使然,想去吴郡看看,去凭吊一下当年的吴国故里。
长放心中一颤,那几句话是说给她听的?还没等她完整回味过来那一眼的含义,对方已收回了目光,持续道:“克日之事,老夫也有所耳闻,老夫平生不涉朝堂,朝廷的状况我无权也偶然质驳!但作为你们的山长,我却但愿我的学子们能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管遭受何种境遇,永久不要丢掉读书人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