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帝女词》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19章 吴郡[第2页/共3页]

此时,不知从哪家酒坊茶馆溢出的琵琶曲缭绕在街头巷尾,为这座略显沉重的城池染上了几缕柔嫩的暖色。

虽说只是一个书院祭,但在文风日盛的吴郡倒是一件盛事了。

接着更多的学子参与了辩论,两方学子各抒己见,互不相让。吴郡中正保举舞弊案所带来的阴云倒是不觉间散去了很多。

云起亦闭上眼细细聆听了好一会,俄然道:“是啊,都说琴钟箫笛是正统,可琵琶何尝不能奏出喜闻乐见的好乐曲,端看吹奏的技能高不高超、机会和场合适分歧适罢了!”语气中有残暴的果断,亦有藏匿的不忍。

东吴书院祭还是准期停止了。然,氛围却不复往年的热烈平和,沉重压抑的不知何时就会引爆。

吴郡,春秋时吴国的都城。现在已是城墙陈旧。

云起想去新安,去明白一下黟山的的奇伟之处。而长安却因为表情使然,想去吴郡看看,去凭吊一下当年的吴国故里。

现在的吴郡早已不复春秋期间的民风彪悍。南边的大小士族很多都聚居在这里,已是人杰地灵,文人雅士辈出的地界了。

长安冷冷地看着这统统,竟有一种痛极以后,近乎麻痹的感受。如许的一个国度真的另有挽救的能够吗?

江南言论瞬息间一片哗然,民怨迭起。

豪门后辈最是激愤,他们的职位本就饱受门阀士族的挤压,现在却还要被朝廷的赃官谋夺本就未几的晋升机遇,如何会善罢甘休。而士族中的清流一派也不齿中正的所作所为,一时之间,江南各地学子聚众肇事者皆有,官府弹压凌厉,关押、打死打伤学子无数,企图最短时候最小范围内结束动乱。

不久以后,一个学子站了起来,大声阐述了学乃至用,经世报国乃读书的最粗心义。

访客们三三两两堆积在水池周边,等候着院祭讲学的开端。

长安的纸条被传到默蹊先生面前。默蹊先生看到后,眸光明灭,朝着长安的方向看了过来,却只看到一个身量未足的小女人,不由轻“咦”了一声,眸中讶色更盛。

“长安……”云起有些手足无措,他晓得长放心中所想,却又不知该如何安慰。

“王朝更迭……”长安抬头望着胥门在风吹日晒下败落不堪摇摇欲坠的匾额感喟道。传闻,这里曾经挂过伍子胥的头颅。这个曾亲手参与缔造了吴国霸业的重臣,一样也在这个城头,用他的头颅见证了吴国的灭亡。刺目标阳光下,她眼里翻涌起的是云起也看不清楚的,本不该属于长安的悲悯凉意。

过了有一会,默蹊先生终究展开了眼睛,嘴角带着一丝平和的含笑,云淡风轻。顷刻,本来严峻暴躁的氛围仿佛被等闲抚平,周身又只剩下春日缓缓暖风以及荷叶披发的淡淡暗香了。

云起对这类活动却并不热中,用他的话来讲,他是有多欠觉,才会那么想不开,跑到那种处所去受人催眠。长安无言以对,决定到时候即便是她本身一小我,也是要去看一看的。

长安上了心。在宫中曾多次听王太傅提起他这位惊才绝艳的师弟,常常都是以唏嘘末端,久而久之,也让长安对如此人物生出了几分猎奇之心。

另一个学子顿时站起来辩驳,言及此种设法未免过分功利,他以为不该把读书作为进身之阶,宦途并非读书的独一代价地点。

脑海里不期然的回想起王太傅曾经问过她的一个极近似的题目:殿下是为了甚么而读书?是为读书而读书,还是是因为爱读书而读书?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