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过鬼门[第2页/共3页]
大先生摆摆手,不疾不徐道:“主不便,客即不该强求。可儿生于世,坐着三尺地,伸直了胳膊和腿,也不过就是七八尺地,七八尺以外,就是通衢;人间路,世人走,哪有甚么主客之分?”
“有冤有恨,才是鬼,如果度己度人,则是菩萨佛陀;如果早些年,说不得大家害怕的鬼门里会呈现一个度己度人、出淤泥而不染的地藏菩萨;但现在嘛,只要鬼,一个充满仇恨的恶鬼。”
“我为鬼,幽居鬼海百三十载,愿不问世事;但我生于尘凡,尘凡骚动,曾受人一恩,当有一报,今我有一问,何为人,何为鬼?”
是故,大先生一挥手,万鬼消,天国空,阎罗灭,无风亦无雨;继而,大先生前行一步,黄沙止,暴风息,鬼海宁,翩然过鬼门。
但有仇有恨,才是人。说实在的,道家求清净,佛门求摆脱,儒家一言蔽之曰思天真;天子责备国安康,贩子求家财万贯,浅显的百姓,求的不过就是个衣食温饱。这就是人,所行所做,不过一个求字,有所求,而后有所为罢了。
轻风卷,红霞醉,黄沙翻涌浪滔天!神仙扶摇登长空,三千里一望无涯;
“从我下山开端,这条路,就非走不成。”大先生说着,语气庄严峻如山:“遇人杀人,遇鬼,降鬼!”
声音淼淼难觅,扯动风雷如怒,黄沙流风沉浮闲逛不定,构成一十八张庞大的沙幕,层层相叠,一张张是万鬼浮于空,剥皮食肉绝人寰,一层层是刀山火海转轮狱,肠穿肚烂落油锅,仿若酆都天国;并且,于这十八层天国间,有十殿阎罗端坐大殿当中,手持存亡簿,面庞不竭变幻,喜怒哀乐怨仇恨,好人得往生,好人堕天国!
就像鬼海中的人,虽自言为鬼,但希冀报仇,晓得报恩,毕竟是人而非鬼!
“人道,鬼途?”桀桀的怪笑声再次响起,似讥若讽:“既然大先生明白这个事理,就应当晓得,这里既为鬼海,就不是人该来的处所,君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像大先生如许的读书人,就不该来这儿。”
十殿阎罗有众生相,十八天国有众生苦。
但是说一千道一万,不管是鬼海还是谪仙滩,都只不过是一个名字,名字叫的再响再好,都不可否定这片戈壁,是个危急四伏和不吉利的处所。
“大先生莫不是在谈笑?”
大先生点点头,他当过官,也走过江湖,庙堂看权力,江湖看拳头,这所谓的人间大家可走的阳关道,说到底也不过是拳头争来的,谁的拳头大,谁便能够肆无顾忌地横冲直撞,谁的拳头小,要么绕路,要么成为垫路的泥土。
“说的好,我不是都城里的王爷世子,也不是富甲天下有钱人,只是一个落魄江湖的孤魂野鬼,权贵有权贵的活法,江湖人有江湖人的活法。说到底,江湖有江湖的端方,路长路短,路宽路窄,不过就是拳头大小的题目。大先生觉得呢?”
就像大先生本身,求一个正,行的端,走的正,一步一刚正,是人矣!
“大先生熟读圣贤书,也是这世上的贤人贤人,圣贤者,尚德,崇仁也,有仁义爱人之心,哪来这么大的杀气啊!”
“我李正这平生,不信鬼神,不求百姓,只求行的端,走的正,问心无愧,路在前,自是鬼神不惧矣。”大先生果断道,而后向前一步踏出,步步刚正。
“鬼海一年四时艳阳天,日当头,血可流,鬼海,谪仙,公然是个杀人的好处所。”余晖里,一人身着清爽洁净的儒衫,抬首望着宽广无垠的鬼海,轻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