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日常[第2页/共2页]
“错啦。”岑小荷出声,改正道,“六十前面是六十一。”
因此近期的主食,都是馒头和挂面瓜代着吃的。肉则是每七天供应一次。
孩子们年纪小,胆量却大,凑上前猎奇地问:“仙姑,您在瞧甚么?”
“六十前面是七十!”
远远的,瞧见一伙妇人带着孩童,从村口处走了过来,手里提着装了饭菜的竹箪与盛水的瓶。
倒不是不满足,只是南北方饮食风俗的差别,南边主食以稻米为主,多少有些吃不惯面食。这些天来,他们吃的不是挂面就是蒸馒头。
岑小荷吹叫子,鸡群就跟着她的叫子声跑。十来个七八岁的孩子,举着竹竿从两侧拦着,制止鸡群跑散开。
岑小荷年纪虽小,人倒是顶聪明的。
那以后,大师用起这不碎瓶来,也都谨慎了很多。
却一人忍不住问出声:“怎的又是吃面?”
大人们都说不消如许严峻,两片地步隔得如许远,地里的虫子可比菜籽好吃多了,岑小荷几个也还是不肯放松。
为了制止这些鸡去吃播下的种子,岑小荷和其他孩子们一刻都不放松,拿着竹竿在旁睁大了眼看着。
“能有白面和肉吃,你另有甚么不满足的?”旁人骂道。
“本日吃些甚么呀?”
鸡都不在内里,有甚么都雅的?
苗虎儿真叫他哄着掰手指,“四十、五十……四十七,前面是五十七!”
里头是满满的白面馒头,每个都有拳头大小。别的竹箪里,另有蒸出来的腊肉,一片片大小均匀。将腊肉夹在馒头里,一个成年男人,吃两个就能饱。
路过村口处,瞧见仙姑正站在养鸡的藩篱外,凝神仿佛正在看些甚么。
瓶子是仙姑给的,统共只要十来只,叫做甚么“粟瞭瓶”,他们都感觉拗口的很,暗里里叫它“不碎瓶”。摔在地上也不会碎,那不就是不碎瓶吗?
仙姑就将这牧鸡的活儿交给她,让她每日带着这些孩子们,赶着鸡群去田间吃虫卵。下午赶着鸡群返来,还要盘点鸡崽的数量,不能少了一只。
这时候,孩子们便围着鸡群,睁大了眼睛看着,唯恐哪只鸡从本身的眼皮底下跑了,早晨盘点的时候会少一只。
大人们也就不再劝了,抗着锄头去刨地,又或是担水来浇菜。
“你倒是会数,那我问你,六十前面是多少?”那几个大人笑吟吟看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