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登昆仑山 朝见西王母[第3页/共4页]
青鸟说道:“这昆仑山是天帝的下苑,是一个清爽的天下,一尘不染。”大禹细心看去,真是一丝灰尘也没有。
三只青鸟在空中飞得不疾不徐,大禹三人在地上跟得也不快不慢,但只感觉两旁的风景缓慢地向后退去。方才看到面前有一座高山,一眨眼之间,便已经落在了身后,前面有一条大河拦住来路,到了跟前,一步就跨了畴昔。
因而三个青衣使者向空中一纵,腾空而起,刹时又变成了三只青鸟。在空中飞翔带路,一向向西方飞去。大禹带着玄弓,黄戈也跟着三只青鸟向西方走去。
大禹三人跳下船来,问青鸟道:“到昆仑山了吗?”青鸟说道:“这里是玉山,是昆仑山的一部分,西王母就住在这里。”
玄弓和黄戈二人也想见一见西王母。但是,西王母没宣,他二人也只幸亏内里等待了。
大禹一起浏览山川名胜,体味风土情面,考核大水环境。从中原大地的东南,打斜穿向西北。走遍了大半个中原大地。把一起所见、所闻、再与天书相互印证,已经把天下九州了胸中,了如指掌。
俄然瞥见从西方天涯飞来了三只青色的大鸟。三鸟飞到大禹的面前,噗啦啦落了下来。落到空中上,一转眼间,变成了三个青衣大汉,个个威猛、骠悍,边幅奇特,红色脸膛,鹰隼般的眼睛,鹰钩鼻子,鹰喙,一身青色的衣裳。
大禹答道:“西王母的话我都记着了。”
传说昆仑山宽广八万里,山高三万仞,是大地与上天交会的处所。大禹走在立陡立陡的山路上,两边巉岩峭壁,固然也是在登山,但是一点也没有感受吃力,与之前登山大不一样。
西王母说道:“这卷简册叫做《召神符箓》上面记录着呼唤天神和地衹的咒语和暗码,你看过以后,要把它记牢,此后利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站在西王母身后的仙女手里捧着一卷书柬,走到大禹面前,双手把书柬交给大禹。
大禹在东南天柱山寻到了天书《金简玉篆》,用了三个多月的时候,读熟、读透、装在了胸中。
这回大禹听逼真了。问道:“这是真的?”青衣人答道:“千真万确。请公子跟我们走吧。”大禹又问道:“叨教三位是谁?”那为首的青衣人说道:“我们三人是西王母的使者——青鸟。”“我叫大鵹(li)”指着另一个说道:“他叫少鵹”,指着最后一个说道:“他叫青鸟“。
大水是好事,但是从某种角度看,也是功德。如果凡人连合一心,最后克服了大水,那样的话,能够晋升全部民族的自傲心,加强民族的凝集力。能够有力地鞭策社会的进步。
只见西王母身材高大,长相威猛,头发蓬乱。头顶上戴着华贵的羊脂白玉和翡翠雕成的玉饰。满嘴虎齿獠牙,面带肃杀之气。满身高低穿戴着王者的衣冠,前面却暴露了一条豹尾,还在来回摆动。
这一日,三小我来到了黄河南岸。玄弓和黄戈正要寻觅渡船过河。
青鸟见白虎禁止,赶紧喝道:“陆吾,不得无礼,这是仆人请来的客人。你去干别的事去吧,这里没有你的事了。”那陆吾向三小我看了一眼,说道:“既然是仆人请来的客人,那就是朋友了。欢迎朋友到昆仑山上来。”说完,回身沿着山麓跑进山里去了。
这一日,大禹带着玄弓和黄戈,分开了东南天柱山,取道西北,朝着帝都走去。要到帝都去开阔眼界增加见地。
大禹答复道:“多谢西王母,我必然遵循西王母的叮咛,尽快记熟《召神符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