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分歧[第3页/共3页]
杨一清大怒,腾一声站起来:“首辅的意义是放过他们,我们科举入仕,乃是为君为国为民效力,可不是为升官发财来的。首辅此话,杨一清不敢苟同。”
“哎。”杨廷和又感喟一声,耐烦地说:“应宁,治国可不是治军,一味用雷霆手腕可不成啊!”
“是。”一个小吏仓猝端了一杯茶送过来。
杨一清也不坐下,就那么站在杨廷和面前:“我甚么处所说错了,还就教?”
杨一清更是恼火,不感觉道:“首辅,要问河工案,你直接咨询我就是了。杨一清整天呆在内阁,还怕找不着人?”
听到杨廷和这掏心窝子的话,杨一清眼眶俄然有些发热:“首辅,你一走,把这么大一个摊子交给我,让杨一清任何接受得起啊?”他俄然明白首辅让他放过一众官员的启事,那是怕天子乘机扩大皇权,收缩到无人制约的境地。国度需求一个强有力的中心政权,却不需求一个强有力的君主。
杨廷和接着道:“八十七石乃是什物,可官员们保持一家生存,到处都要用银子,全发白米可不成。家中奴婢的月份,部下官吏的薪俸,哪一样哪一种不是一笔浩大开支。可我大明朝四海升平,国度富庶。这物价嘛,就低得不成模样。等领到禄米,换成现银,中间却要丧失一大笔。实际上,我朝官员都穷得紧啊。若不给官员们吃饱,他们如何给国度着力?”
杨廷和的眼睛里有一包老泪:“人老了,该放手时当放手,可我如何就放心不下呢?应宁,我们做阁员的实在也没甚么事,只要调和好各部堂,处所和中心的干系,百官和陛下的干系,就充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