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离京[第1页/共3页]
这些贼人原是徽州知府部下的府兵,徽州知府部下几十府兵私逃,他却瞒而不报。如果昔日摊上这事,那知府顶多被定个渎职之罪。可现在摊上这事,三日内便被黑骑卫访拿进京,丢了乌纱帽不说,还没了半条命去。
文宣帝眸中沉痛,长长叹了口气。
本日更新内容在上一章,本文独家首发于晋♂江,请支撑正版。
一月内竟出了两拨刺客,京中百姓更是大家自危,入夜后再不敢出门,恐怕被官兵当作贼人拿了去。
卖力彻查此案的大理寺一个月没休过假,半夜都不敢安眠,恐怕被人悄无声气地抹了脖子。若不是陛下指了他彻查此案,他那里会往这事上撞?只能凌晨安设了一家长幼,给他们留下了退路。
瞧见母后眼中悲意,承熹摩挲着母后冰冷的手,想要拉她起家一起分开。皇后却摇点头表示无碍,叫她先行分开。
昔日陛下不拘末节,娘娘脾气疏淡,太子温儒俊雅,公主更是暖若东风拂面。此时四个主子竟都冷着个脸,也难过她们如此失措了。
话落,见文宣帝还要说甚么的模样,承昭气得拂袖去了。
承昭太子挥退她们,在文宣帝身边伴了几十年的老魏公公神采微动,也躬身退了出去,不敢听接下来的话。
端懿皇后提起正红裙摆,行
“父皇放心便是,儿臣鄙人,可做不来伤害手足的事。”承昭太子语气讽刺:“定会留他一条性命。”
口风如此严实,虽重刑加身仍一心护主,定是私豢多年的死士。
那些贼人不是端庄杀手出身,又是得人财帛做这事的,口风不严实。此时本身性命不保,觉得把主使之人供出来就能逃过极刑,当下把大皇子的样貌口述了出来。
老臣们晓得明哲保身,此事是由大皇子主使。若他们说重罚,也许会悖了文宣帝的心机;若他们说轻罚吧,那就是往太子眼里戳刀子,将来还能讨得了好?此事万不能插手,端看陛下的态度了。
可文宣帝一颗心微微下沉,这很多年来,她一向没给他起过甚么密切的称呼。两人独处时她一向喊“你”,从不唤他一个更靠近的称呼。仿佛是近乎刻薄地守着心中的间隔,不再靠近他一分,也不容他再靠近一份。
她语气寡淡,声音低得像是感喟,听不出半分咄咄逼人的诘责或是苛责。
*
那日江俨带着侍卫折身救皓儿的时候,是在京郊另一处村庄里找到皓儿的,并非是窝藏刺客的阿谁荒村。官兵连续搜捕三天三夜,终究在深山中找到了贼人。
文宣帝怕越说越错,再三考虑才开口说:“合姝,他到底流着我容家的骨肉,此番犯下大错不容辩白。可要他一条性命到底是过分了些……将他软禁府中可好?”
顺着山中那避世的营寨查,也毕竟无果。山上的少年大多是未及弱冠的孩子,早忘了当年买他们上山的是甚么模样,好几年住在山上练兵习武,却从没见过主子。
这么一查,顺藤摸瓜查出来好些人,厥后牵涉浩繁,连几位三朝元老都牵涉此中,查不到罪证,却也脱不了怀疑,已走至了死胡同中。
承熹坐着未动,轻声叹了口气。承昭多年来与朝中重臣斗智斗勇,言谈举止早已至滴水不露的地步。此番倒是动了真怒,想来是当真被父皇此举伤了心。
侍膳的宫女肃立一旁,垂首敛目,却各个手脚颤抖,连手中的杯盘都端不稳了,杯盘轻撞,收回纤细声响。
待画师画出来,与大皇子真人有个八分相像,世人面面相觑不敢置信。
文宣帝寂静半晌,抿唇答:“将他贬为庶人可好?合姝,你既为人母,该知我的苦处。”他不由唏嘘:“到底是我误了他,如果当年好好教养于他,他定不会生出如此祸孽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