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一报还一报(3更求月票)[第1页/共3页]
刘梦远呆呆地看着陈凯之,这一次,是他恍忽入迷了。
这……才是经济之道啊。
“既然赋税的意义,在于救民、保民、安民、利民,那么为何朝廷不能征取赋税呢?又为何,有人因为税赋的多寡,而争辩的面红耳赤呢?这是功德,但是唯独,有人惊骇朝廷加赋,大略就在于,这本该用来安民保民的税赋,成果却挪作了他用,不能用到实际之处,反而被层层剥削,亦或者,被调用去当作庙堂之上,某些人的吃苦之用。”
刘梦远竟是呆住了,一脸的震惊。
刘梦远也是一呆,明显陈凯之的奇谈怪论,让他木然了。
他正待要叱骂。
他拿戒尺敲了敲身前的案牍,磕磕作响:“答!”
“啊……”刘梦远想起来了,方才陈凯之在答题,而本身因为他的题答得太好,就和陈凯之所说的一样,不自发的,开端衡量起陈凯之答题的利弊,以是……
“是以,大家都但愿减轻赋税,但是门生,却不觉得然。”
前几年,山越兵变,朝廷仓促平叛,可只因为库中的赋税不敷,竟还要向富户告借,官兵的武备败坏,一场兵变,足足持续了一年之久,死了多少军民百姓?
“先生?先生……”
刘梦远有一种想死的打动,现在这家伙又要来答题了,还答个甚么,连课都不好好听,莫非还能有甚么高论?
这轻民赋,但是无数大儒提出来的啊。
当然是税,是以税赋,几近是任何情势国度的底子。
接着,仿佛他还意犹未尽,又道:“好,好啊。”
宗师已经出了这么久的题,也有这么多人答过了,你陈凯之竟然还不晓得出了甚么题?
越是减赋,成果百姓们,那里获得过甚么实际的好处?河堤不构筑,一个大水,便是数十上百万百姓一年的收成毁于一旦,明显只是一河之隔,却因为未曾修桥铺路,成果两岸的百姓,却不得不绕了数十里的路,才气达到此岸。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刘梦远显得非常绝望,他目光一扫,却见新来的陈凯之正发着呆,不知在想着甚么。
轻民赋?
陈凯之完整不顾世人惊诧的目光,安闲淡定地接着说道。
实在很简朴,减税是没成心义的,因为国度的职能需求阐扬,一味的减税,只会弱化国度的感化,而国度的职能一旦弱化,一旦灾害到临,或是国度遭到侵犯,乃至是门路的修建,农田水利设施的构筑、医疗、教诲,这些,都是需求钱的。
刘梦远可不信,感觉这家伙不但是个刺头,竟然还如此恶劣,到了现在,还想抵赖,他沉着一张脸,厉声道:“你……你站着,本日放学以后留堂!”
陈凯之皱着眉头踟躇了老半天:“先生的题目是甚么?”
卧槽……
多少人以为,轻民赋方才是国度长治久安之道。
话还没出口,陈凯之已经率先开口说道:“门生觉得,这轻民赋,底子没有事理。”
因为他俄然发明,陈凯之所说的,并不是没有事理。
“赋税的底子,不在于征,而在于用,一味的在征取多寡上做文章,以门生肤见,不如在用上做文章,朝廷理应将心机放在用上,如何使税赋不至耗损,如何至税赋不至贪占,又如何使它们用在该用的处所,才气做到利国利民,如果一味减轻,那么要朝廷,要天下各州府又有甚么用呢?先生,这是门生的肤见,还望先生见教。”
这就是题吗?
“题目的根子,不在于税赋的多寡,而实际上,却在于赋税是否能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而国度不能生钱的,钱从那里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