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文字演变史[第2页/共2页]
4. 春秋战国至秦朝:
1. 原始笔墨阶段:
陶寺白文:山西省襄汾县的陶寺遗址发明的朱书笔墨,比甲骨文还早了1500年,对于其详细含义专家们有多种解释。
隶书:秦始皇厉行“焚书坑儒”的时候,程邈造了一种笔划省俭的隶书供狱吏们利用。隶书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大大进步了办事效力。到汉朝,隶书生长到了成熟的阶段,成为天下范围的正式誊写体。
2. 成熟笔墨体系的构成阶段:
甲骨文:约莫呈现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前期,是通行于殷商期间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笔墨。甲骨文已经比较庞大,已发明多达3000个以上字汇,包含名词、代名词、动词、助动词、描述词等数大类,并且还能构生长达170多字的记序文。甲骨文首要用于占卜休咎,占卜的过程是先操放火炙烤龟甲,按照龟甲上呈现的裂缝卜断休咎,并将卜问的事情和成果记录刻在龟甲上。